“無酒不成席?!边@句話老生常談,凡我華夏人等,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從來沒人提及“無煙不成席。”是不是說:香煙在重要待客場合不重要呢?別忘記了,還有一句話叫“煙酒不分家。”有酒的地方自然就有煙。酒喝到到正酣,抱在一起交頭接耳稱兄道弟的不一定就真的處到那份上了,煙和酒才是難舍難分的親兄弟。在所有社會場合中,香煙和酒的位置同等重要,而且很多場合沒有酒可以,沒有煙還真不行。
敬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在眾多凡夫俗子心中,基本可以稱為國粹。雖然戒煙呼聲愈來愈高漲,但香煙中所包含的處世之道,為人哲學(xué),卻不是戒煙所能帶走的。不管吸煙還是不吸煙的人,對此中道理基本都會知道一些,所謂不抽煙但不可不知煙。其中有些共性的東西如果不知道,基本上可以被別人稱為“無知”了。
比如,新姑爺上門,不管他自己平時吸不吸煙,也不管是否對煙滿含厭惡,但是不能不隨身帶著煙。遠(yuǎn)遠(yuǎn)地看見長輩、平輩或晚輩,不論男女,都要恭恭敬敬遞上一支煙,這相當(dāng)于古時遞門生帖一樣,表示對別人的尊敬和敬仰,希望新人得到認(rèn)可和接納,并不是說把要見的所有人都當(dāng)煙鬼。接或不接新姑爺煙的人,都不會因?yàn)樾鹿脿斀o他們敬煙就覺得這姑爺“年紀(jì)輕輕不學(xué)好,這么小就抽煙”。敬煙這事所包涵的意義,已經(jīng)超乎煙的本質(zhì),而是一種禮節(jié),體現(xiàn)的是對初次見面的重視。
正因如此,很多父母對初登老丈人門的兒子,都會有很多禮節(jié)性東西要交代,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關(guān)于煙的講說。比如:登門后要主動遞煙,不要讓人家久等還不掏;敬煙之后還要挨個點(diǎn)火;不論男女都要敬到,即使明知女性親屬不抽煙也要挨個禮到;登門之前要先把煙盒拆開,到時候方便把煙抽出來;遞煙時每次要抽出兩支,人家會撿靠里面的一支拿走;要主動給飯畢落筷的長輩敬煙,等等。
有人說:年輕人不聽長輩話,自行其是,所以社會才會進(jìn)步。這說的也有道理。也有新姑爺不信敬煙這個迷信的,給別人看來這叫“不按套路出牌。”其結(jié)果可想而知。年輕人做事有自己的想法,是件值得鼓勵的。但如果不敬煙,在他人眼里可能會被認(rèn)為是不想結(jié)婚,所以不尊重別人。
稍微正式的酒席都是有煙的。特別是紅白事上,更是如此。親朋好友來到禮桌前,還沒上禮,接待人員就先把煙敬到跟前,有“感謝大駕光臨,招待不周,請多海涵”的意思。坐到席第上,幾瓶酒上來,煙除了每人一包應(yīng)得的之外,還會額外給幾個“酒司令”每人一包,作為拆散分抽之用。如果沒人抽煙,這煙就歸酒司令個人所有,剩余多少也歸他享受。“倒酒辛苦,以資犒勞。”這是主家的心意,話沒有說,全在煙里。
也有反其道而行之的,且看一例。各位都知道,現(xiàn)今酒席上社會時興打包,打包太過瘋狂,有時難免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比如搶煙。筆者有一次喝喜酒,三包“酒司令煙”剛往桌上一摔,即有一美艷少婦, 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把三包煙全部收入懷中,交給一個兩歲左右的幼兒,說:“拿去家給你爺爺抽?!本谱郎蠋讉€男男女女頓時陷入一種尷尬境地。半分鐘過后,幾個大老爺們即掏出各自隨身帶的香煙,你一支我一支飛來飛去開抽,仿佛本來桌上就沒有給煙也不該給煙一樣。在后來閑談中,也沒有因?yàn)樯賸D把煙順走了,大家就冷落她。一桌人若無其事地聊天,氣氛很融洽。這件事更使筆者覺得,煙只是煙,誰都能缺得了煙,唯獨(dú)缺不了的是煙中所包含的中華文化。煙本身教會我們的是大氣和寬容,是待人接物的禮節(jié),而不是教人自私和刻薄。
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公務(wù)接待中已經(jīng)見不到煙的身影。以后香煙也會逐漸淡出尋常百姓的生活。但是敬煙禮節(jié)中所包含的文化卻會一直扎根于每個普通的社會大眾心中。沒有煙也能把賓客接待得很好,但是不能因?yàn)閬G掉了煙,就丟掉了中國傳統(tǒng)的禮節(jié),不能忘記煙也曾教會過我們很多東西。
篤行致遠(yuǎn) 2024中國煙草行業(yè)發(fā)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