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轉一響”又稱“四大件”,是在物資匱乏的上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當時年輕人結婚的“標配”,指的是自行車、手表、縫紉機和半導體收音機。一般家庭要想擁有這“四大件”,不僅要準備好錢,還得手頭有票證。“三轉一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當時我國的經濟狀況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國產煙標上,我們也能看到這“四大件”的身影。
圖①
自行車又稱腳踏車或單車。自行車現身煙標,大約始于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臨汾程記煙草企業出品的“騎車”煙標(圖①),主版描繪了一名男子在街頭悠閑地騎著自行車的畫面。從上世紀50年代我國試制成功自行車開始,“飛鴿”“紅旗”“永久”“鳳凰”“金鹿”等國產名牌自行車相繼進入百姓家庭,成為融入城市街頭的流動風景。
圖②
上世紀70年代,九江新城卷煙廠出品的“新城”煙標(圖②),主版是城市主干道的特寫鏡頭。只見在環境整潔的主干道上有一輛運行中的公共汽車,其兩側道路上不時有自行車駛過。
安徽阜陽卷煙廠出品于同期的“阜陽”煙標(圖③),主版圖案反映了當年阜陽車站前的風貌,當中既有從車站進出的旅客,也有逗留在臺階前小轎車旁的人,還有一名騎自行車的路人。
圖③
此后,上世紀80年代,重慶卷煙廠出品過“永康”煙標(圖④),主、副版突出表現了一名男子騎著一輛山地自行車鍛煉身體的畫面。山地自行車還見于商丘卷煙廠出品于同期的“體育”煙標(圖⑤)。該煙標副版展現的是一名男子騎著山地自行車,正在參與山地自行車賽事。
圖④
圖⑤
相對于給人們出行帶來方便快捷的自行車來說,縫紉機、手表、收音機出現在煙標上的次數較少。
上世紀50年代,安徽省東海煙廠出品的“雙戴花”煙標(圖⑥),副版上是幾位工作在一線的勞動者的身影,其中就有兩名婦女操作縫紉機縫制服裝的畫面。
圖⑥
圖⑦
手表就是戴在手腕上用以顯示時間的儀器,因此也稱腕表。上世紀30年代,中國江浙煙公司出品的“手表”煙標(圖⑦),主版圖案就是一塊腕表。
“三轉一響”集中出現在一枚煙標上,目前僅見于本世紀初某煙草企業出品的一款“致青春”主題的煙標上(圖⑧)。這枚煙標主、副版分別凸顯了自行車、縫紉機、手表、收音機等老物件的形象。看到煙標上的這部收音機,《岳飛傳》《白眉大俠》等經典評書仿佛再次回響在筆者耳畔。
圖⑧
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機、電腦、轎車等都已進入尋常百姓家庭,“三轉一響”早已淡出人們的視野。不過,每當看到這“四大件”,記憶就在不經意間被喚醒。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