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記得,
那“組建上劃”的序曲。
這是創基立業的開端,
這是白手起家的艱難,
這是建設隊伍的起步,
這是集中統一的關鍵;
從輕工、商業、供銷等各條線上調任匯聚而來的一代老煙草們和新分來幾個大學生們,每個人心里都很明白這一點。
現在一提到行業組建,往往都以辦公無桌、辦事無車、經營無窩、吃飯無鍋這“四無”來說明那時候有多么困難,
這倒真是事實可不是在編,凡在那個時期的過來人都有親歷感受和深切體驗,
這樣的情況在當時整個行業都一點不足為奇非常普遍。
有位老同志曾講過他當年出差一件事:縣公司經理把他帶到一棵大樹下石桌旁坐下交談,到最后經理從公文包里取出公章紙上一蓋算把事辦完,還直抱歉說接到電話他就從老單位往這兒趕,辦公地點還沒有呢,這是他上任第一天。
類似情況俺當年陪領導調研也真遇到過,至今難忘那兩位剛到任的年輕正副經理滿頭是汗,開著從原單位借上的一輛三輪小貨車風塵仆仆趕來車站接我們,不過那已是組建的后期尾聲,不值一提不多言。
假如現在開個撫今追昔座談會,讓那些老煙草們憶憶往事發個言,可能誰都說出二三件,一肚子的話道不完;
要不好多人把這個橋段稱作是行業發展的“井岡山時期”并非虛言,那里的故事紛呈精彩萬千。
然而這一切,在當時的總公司領導們可不這么看,他們認為建家事小凡自己能克服都不是困難,最大考驗莫過“上劃”這一關,只有經過才知有多難。
那是改革開放初期經濟搞活簡政放權企業紛紛下“放”唯有煙草等特殊單位上“收”的大背景下工作開展步履維艱,
那是行業剛剛起步各級家底薄弱人財物力奇缺任務艱巨繁重條件下的邊組建邊上劃時間緊迫刻不容緩,
那是關系到國家、地方、企業多方利益必須嚴格政策統籌兼顧各方協調不能有任何的隨意而為懈怠敷衍,
那是要一個省一個省去談一項一項去定一環又一環抓落實的真正精細精益實地操作哪容得視之等閑;
就是這樣千頭萬緒千絲萬縷想起來都剪不斷理還亂無從著手的工作,竟讓老前輩們靠著他們的千方百計分頭率領分兵把守八方協調萬般施策用不到三年時間勝利告罄完成了,
全系統兩千多家工商企業形成了集中統一管理的經濟實體,
此時歲月時針剛剛指向在1986年。
流年似水,這些為行業奠基發展拼搏忘我功高至偉的一代老領導們到如今竟大多離我們而去了,令人不禁失聲黯然。
整個建業初創階段,一個重要的八字方針貫穿其間,
“滿足消費,增加積累”,從第一次行業會議那一天,始終統領和指導著行業生產經營和各項工作運轉。
別看這簡單八個字,它是煙草“寓禁于征”的屬性體現,是“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歷史延展,是當時市場供求的客觀需要,更是履行和完成“改善市場卷煙供應、增加國家財政收入”煙草工作基本職能任務的根本要求和使命使然。
這個要求非同小可,意味深長且意境悠遠。
別忘了,那還是計劃經濟物資緊缺消費限量從國家到老百姓普遍都缺錢購買力也有限的改革初起年代,
許多地方特別農村卷煙消費還多是抽旱煙、卷大炮,好煙不是誰都能買得起買得到,市面一般見不著,
烤煙超過900萬畝就要與糧爭田也曾是上了紅頭文件,
改善市場供應、保障消費需求對組建初期的煙草工作來說至為重要和關鍵。
經過努力,集中管理后的卷煙生產和市場供應明顯改觀逐年提高,名優卷煙較快增長也不再那么緊俏,經濟效益增長達到五年翻一番著實不算少,“滿足消費,增加積累”得到積極貫徹并卓有成效。
有需求才有消費,有消費有供給有生產才有效益;沒有消費,談何積累;這是社會主義條件下如何客觀認識與對待煙草和煙草工作應當遵循的一條基本規律不能顛倒。
第一代老局長當年曾給中國煙草博物館開館留下題字“館開博物,廣教后人”,現在再想想,說得真是好。
謹以此文紀念中國煙草總公司成立40周年。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