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德樹廉,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精神根脈。上世紀初,煙草企業(yè)出品過很多與“廉”文化有關(guān)的煙畫。
圖①
《論語》有云:“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正己修身是官員個體行為的基本規(guī)范,也是中國傳統(tǒng)廉政制度對官員修養(yǎng)提出的基本要求。
上世紀30年代,中國南洋兄弟煙草有限公司出品過“二十四廉”煙畫,24枚一套,手繪彩色,背面印有畫面文字說明,一枚講述一個古代廉政小故事。如第14號“孔奐單船”(圖①),正面描繪了富人殷綺欲饋贈衣氈給孔奐,可孔奐連連擺手,嚴詞拒絕,再現(xiàn)了孔奐清正廉潔的人物形象。
圖②
同時期,中國福新煙草股份有限公司也出品過“廉”煙畫,其中一枚為“大禹克儉”(圖②)。《大禹克儉》又叫《三過家門而不入》,為《八德故事·廉篇》之一。畫面上描繪大禹與眾人治水經(jīng)過家門,他的兒子正在妻子的懷中向他招著手,這正是工程緊張的時候,大禹只是揮手打了下招呼,就匆匆而過了。
圖③
諸葛亮,字孔明,瑯琊陽都(今山東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著名政治家、軍事家。他受命于危難之際,提出聯(lián)孫抗曹謀略。幫助劉備奪取漢中的諸葛亮被世人尊稱為“智圣”,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句話是對諸葛亮一生的概括。在《自表后主》一文中,諸葛亮寫道:“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余饒。至于臣在外任,無別調(diào)度,隨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nèi)有余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在那個時代,諸葛亮敢于公開家財以表清白,既在當時樹起了廉潔自律的標桿,也成為后世官員學(xué)習(xí)的楷模。
上世紀30年代,中國福昌煙公司出品的“三國志人物”煙畫,其中一枚為“諸葛亮”(圖③)。畫面是諸葛亮頭戴綸巾,手執(zhí)羽扇,談笑風(fēng)生,塑造了一個正直儒雅的人物畫像,背面印有唐代詩人元稹的《嘆臥龍》詩句:“撥亂扶危主,殷勤受托孤。英才過管樂,妙策勝孫吳。凜凜出師表,堂堂八陣圖。如公全盛德,應(yīng)嘆古今無。”同樣,中國南洋兄弟煙草有限公司出品的“二十四廉”煙畫中也有“孔明潔身”的人物圖案。
圖④
呂尚,字子牙,俗稱姜太公,是西周周文王和周武王的軍師,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在建立西周王朝的過程中,他深刻地汲取商紂王因貪婪腐敗而亡國的歷史教訓(xùn),大力提倡“廉潔愛民、厚祿養(yǎng)廉”的政治主張。
上世紀30年代,中國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出品的“封神榜”煙畫,128枚一套,其中一枚為“姜子牙”(圖④),描述的是姜子牙站立的畫像。
圖⑤
“儉以養(yǎng)德,廉以立身。”勤儉節(jié)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對領(lǐng)導(dǎo)干部而言,儉亦是廉。廉潔文化,自古有之,融于家訓(xùn),源遠流長。
上世紀30年代,中國華東煙公司出品的“朱柏廬先生治家格言”煙畫,60枚一套,分大小兩個版別,其中第4枚為“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圖⑤)。近處描繪了兩個女子正一針一線地縫剪衣裳的情景,遠處背坐著的女子正在紡線、織布。整個畫面構(gòu)圖充實、用筆細膩、人物生動,讓人感受到一絲一線的來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