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讀老主席的《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其中一句“不可沽名學霸王”讓我又想起了神勇無比的楚霸王項羽。
據《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羽,名籍,羽是他的字,楚國下相(今江蘇宿遷)人。他既是軍事家,也是以個人武力而聞名的武將。民間俗語有“王不過霸,將不過李”的說法。“將不過李”指的是在馬陵山上單手打老虎的唐末名將李存孝;王不過霸是說:世上如果有一個人能具備稱王稱霸資格的話,那這人就是楚霸王項羽。項羽的祖上幾代人都在楚國為將,封于項城,所以就以“項”為姓。
項羽自幼自喪父,是叔父項梁把他帶長成人,并教他兵法。在項羽二十四歲時,項梁因殺人犯事,叔侄兩人避仇于吳中。始皇帝最后一次浩浩蕩蕩出行路過吳中時正好被項羽叔侄遇見。項羽當時滿懷感慨地說:彼可取而代也。可見當時的野心。陳勝、吳廣起義失敗后,項羽接過接力棒,大破秦兵,率諸侯入關,建立了西楚政權,自稱西楚霸王,統治黃河及長江下游的地區,并在彭城定都(今江蘇徐州市),接著大封滅秦功臣及六國貴族為王。爾后,劉邦從漢中出兵進攻項羽,兩位忘年交的把兄弟展開了歷時四年的楚漢戰爭。以后發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據說,項羽死后,劉邦為他在河南河陽縣建墓安葬。還有人傳說:在安徽和縣烏江浦(即項王自刎地方),建有項王廟,項王自刎之后,即安葬于此。而烏騅馬也因思念主人過度而死,馬鞍落地化為一山,這就是馬鞍山,和縣是馬鞍山轄的一個縣。項羽自刎而死時,年僅31歲,劉邦55歲。
劉、項之爭,雖一勝一敗,但成敗不足以論英雄。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曾贊嘆項羽道:“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來時八百子弟,歸時孤身一人,有何面目見江東父老,可見其重情重義,寧死不肯茍活。西漢史學家司馬遷也在《史記》中寫道: “起壟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功績確實顯著;說他“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也不為過。而在戰場上“嗔目叱之”,敵“目不敢視,手不敢發”,其勇猛異常可見一斑。而平時卻“見人恭敬慈愛”,亦足見其凡人柔情。
項羽的家鄉下相,位置處宿遷古黃河與大運河之間,又稱“水城”。家鄉人民為紀念他,自發在其出生地梧桐巷建坊,并定名“項王故里”。景區有一告示:項氏和虞氏游客免票。希望以此方式紀念那段感天動地的愛情故事。
二十世紀作八十年代,徐州卷煙廠相繼生產了楚王和沛公兩種香煙,使楚霸王形象再次沖擊了我們的視野。吸著楚王香煙,向孩子們講述霸王傳奇的一生成為那個時代獨特的風景。而重新咀嚼“不可沽名學霸王”也讓人們重新清醒地認識了項王失敗的原因。偉大領袖正是吸取了霸王的教訓才能“將革命進行到底”,最終打過長江去,解放了全中國,使蔣介石劃江而治的小算盤徹底泡湯。
“楚王”煙標正面為全副武裝手持長戈的楚王項羽,背面為寫有“楚”、“項”字樣、迎風飄揚的戰旗。上有詩云:“項王戰馬從東來,意氣蹴踏全秦摧。入關不并沛公轡,還鄉卻上彭城臺。重瞳按劍風云靡,萬匹騰空煙霧起。”楚漢戰爭,成就了沛公的帝王夢,也給我們留下了霸王講不盡的傳奇與輝煌。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