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朋友,五十多歲了在機關(guān)做個臨時工。他是個生活極其節(jié)儉的人。不當花的人錢絕對不錯花一分。但是在抽煙方面卻是個例外。不管手頭多緊張,用于購煙方面的支出卻是必須得到保障的。其實這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身邊許多喜歡抽煙的人大抵也都如此。
雖然工資待遇低,收入不多,卻很少有人見他抽過低檔次的煙。且每次掏出來的煙都是雜牌的,有點天上一腳,地上一腳的意思。今天抽10元一包的,明天說不定就抽20元的;昨天抽的粗支,明天說不定就抽的細支;今天抽山東煙,說不定明天從兜里掏出來的也許就是江蘇煙或者是別的地方的煙。
按常理講,老抽煙的都是很認牌子的,亂改牌子那是年輕小伙子才做的事。凡是有點煙年齡的,多是從一而終,認準了哪個牌子就不會再輕易換來不換去。輕易換牌子,一是說會讓明煙年齡不長,第二還會給人一種不成熟、不穩(wěn)重的感覺。
有些好奇心比較重的熟人就會向他打聽,才知道:原來他抽的煙多是子女孝敬的,兒子女兒共五個,逢年過節(jié),或者平時到家串門,都會帶點煙來。他本人為人又忠厚、隨和,長輩形象樹得不錯,兒子晚輩也樂于親近他,知道一生中抽煙是他最大的愛好,因此,每次到家,別的禮物不帶可以,煙是斷斷不能少的。
聽這么一說,結(jié)合平時接觸,頓時對這個沒職沒權(quán)的老同志頓生敬意。現(xiàn)在社會,人與人之間親情淡漠,利益才是維系聯(lián)系的紐帶。一個人活到五、六十歲,能經(jīng)常得到晚輩的眷顧,時常來看望,一是說明人品過硬,二是說明比較有親和力。這是中老年人晚年最渴望得到的結(jié)局,也是人一生中最大的成就。
還有一件事,讓我也感觸頗深。好朋友父親去世,我們幾個去吊孝。這個朋友平時很注重禮節(jié)性的東西,特別是對一些傳統(tǒng)的東西比較在意。大家都知道他愛面子,所以火化當天沒有特殊情況的,都盡量前去。顯得朋友多,場面大,給鄰里鄉(xiāng)親看了比較有面子。所以當在他的很多朋友去的時候都是開車去的,跟著火化車送最后一程。車隊出發(fā)時,朋友專門安排了兩個人站在路邊,每過去一輛車都要給兩包中檔價格的香煙。感謝朋友光臨捧場之意。大概就是想說:朋友到場,感激不盡,但是并不是讓大家來破費的,辦這個白事也不是為了賺大家的錢。事實上,即使處得很好的朋友,禮金并不是很多,而他每車付出的兩包煙價值也接近五十元,這是一般人家都不愿意做的事。金錢雖然重要,但和朋友情誼相比,應(yīng)該排在第二位。這朋友看重人情事故,在金錢和人情之間,選擇了人情。這也是比較難得的。和這人相處應(yīng)該是一件愉快并讓人放心的事。而且難能可貴的是,平時并不抽煙的他,在這個時候能想到給朋友每人兩盒煙,這只能說明,他比平時那些嘴不離煙的人更懂得煙。
某種煙是天價煙的代名詞,也是身份和高貴的象征。普通老百姓一般是抽不起這種煙的。煙品如人品,抽不起千萬不要裝。過正常人的生活,吸和自己收入相匹配的煙,隨意生活,不給自己添額外負擔,這也叫瀟灑。我這么說是有原因的。
一天,筆者正在看店,進來兩個三十多歲的年輕人。穿著很時尚,一看就不是普通的農(nóng)村人。其中一個張口就說:“給我來兩條某某牌子的香煙。”
因為這種煙不常賣,像我們這種小店一般不把它陳列出來,而是收起來放在不引人注目的地方,除非有人找才會拿出來。見年輕人要買兩條,筆者就急忙拿出來兩條,放在了他們面前。
年輕人一看,傻了眼。窘得臉都紅了。本來他是想:像筆者這種不起眼的小店是不可能有這種煙的,沒想到要兩條還真有兩條。要知道兩條煙賣價要兩千多元,他口袋還不知道有沒有兩千塊呢!
筆者就問:“要不要?不要我就收起來了。”
年輕人說:“沒帶多少錢,下次再來買吧。”說完不好意思地離開了。
喜歡吸煙的人在買煙方面都是很實在的,平時吸什么煙就買什么煙,很少有人瞎折騰,除非偶爾為了待客,才會精心提高一下檔次,如果單純?yōu)榱藵M足虛榮心而故意裝“大款”,既無趣,也會打亂正常的生活秩序,大可不必。有錢人有自有有錢人的麻煩,平凡百姓自有平凡百姓的快樂,各安天命,各得其所,又有什么不好呢?
以上三則小故事,其實講的是不同煙民的三種人生態(tài)度。第一則說明該煙民人品好,一包煙折射出了中老年人的人格魅力,透過煙看到的親情和睦、其樂融融的社會新風尚;第二則反映的出主人公友情重于金錢的瀟灑處世之道;第三則說的是做人要成熟穩(wěn)重,不要把面子看得太重。
吞云吐霧的背后其實還真的蘊藏著不少的人生哲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