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參加了一個初中同學會,雖說是同學,但是更像是陌生人,曾經青澀害羞的女同學,現在穿著干凈利落的白領套裝,曾經風流帥氣的男同學,現在有的是變成了啤酒肚的代言人,外表變化也沒什么,更重要的是大家都不說話了,一起嬉笑打鬧的人,互相變得拘謹客氣。
組織大家聚會的同學,為了打破這樣的局面,就給在座的同學遞上了煙,老同學很是貼心,還準備了不同的品牌,芙蓉、中華、紅雙喜等,要說煙也是個神奇的東西,吞云吐霧間,尷尬的氣氛瞬間變得親切起來,又回到了最初,那些年一起“放肆”的日子。
“哥幾個,還記得當初嗎?一起在廁所抽煙的日子”,我抬頭看了看是老劉,當初還是一個村的,上了高中后,他們全家就搬走了,那時候沒有手機電話,也就再沒聯系過。
“尤其是你,老武,好久不見,村里現在咋樣了”,老劉拍了拍我,“咱爺爺怎么樣?真懷念當初抽他土煙的日子”,我放下手上的利群,“爺爺,前年走了”,說完大家沉默了一下,“沒啥事,老爺子不是生病,就年紀到了,沒啥痛苦,算是壽終正寢,我還把他的老煙桿燒了去陪他了,估計這會兒正抽的開心呢”。
話說完,大家的表情沒那么凝重了,又把話題轉到了別處,但我那段記憶又被打開了。
小時候,爹媽就去外地打工了,一年也就見個三四次,大多數時間都是和爺爺在一起,記憶中的爺爺總是別個煙桿在褲腰上,他是個老煙民,那時候政策沒那么嚴,每年就種點煙自給自足,多的就烤干拿去街上賣,周圍村里的人可喜歡了,都覺得爺爺的煙才有味道。上了大學后,我學會了抽煙,父母起初不太同意,唯獨爺爺很支持,用我爺爺的話說,男人不抽煙算什么男人。
爺爺對我抽煙唯一不滿的就是為啥不抽他種的,我說那么澀抽不下去,過了幾天后,爺爺拿著一小卷煙來找我,“好小子,你再嘗嘗”,我試了試,真的沒有那么澀了,我問爺爺為啥,爺爺跟我說了他烤煙的很多流程,什么火候大小、什么煙葉的溫度,當時沒覺得有什么神奇,也沒聽進去,只知道和我一樣抽爺爺土煙的哥們兒越來越多,抽煙陣地也轉移到了爺爺家。
過了兩年,村里響應政府的號召,沒有外出的村民開始了種煙,爺爺可開心了,一下子成了村里的“專家”,好多人都問他烤煙的技巧,烤煙是用煤炭還是木柴好,爺爺不僅是口頭的“專家”,我總是能在各家烤房看見他的身影。
后來,村里種煙的人越來越多,爸媽也不去外面打工了,都開始回來種煙,政府還建了集體的烤煙房,村里的土房子也都變成了紅磚白瓦的磚房。
再后來,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烤煙不讓用煤炭、木柴,要用生物質燃料,節約環保,也不用再讓人守在烤房,外面有一個烤煙溫度計,可以監測煙葉的濕度,技術越來越先進,烤房外面也漸漸沒了爺爺的身影。
村民不再需要爺爺的技術后,我以為爺爺會看不開,但是他說,“我可不是老頑固,現在這樣多好,還是新時代好啊”。
是啊,還是新時代好啊,腰包越來越鼓,技術越來越先進,就是人不在了,我想他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