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作為單位的勞模和技術人員,小吳激情澎湃,信心倍增,表示自己要在自己的崗位上發揮勞模和工匠精神,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圍繞“嚴真細實快”的工作總要求和企業經營主線干好工作。讓勞模的榮譽亮起來,刻苦鉆研、埋頭苦干,創新包容、敢為人先,迎難而上,舍我其誰;讓勞模的技術傳起來,發揚傳幫帶的作用,發揮自身技術優勢,通過師帶徒形式培養技術傳承人,讓自己的專長手藝發揚光大,通過內訓師平臺和企業班組培訓培養基礎性技術操作人員,讓生產線的技術水平整體提升,通過技術案例和標準操作法載體規范典型問題處理過程,讓復雜問題分門別類化繁于簡;讓勞模的影響大起來,做好技術攻關和基礎管理的精兵強將,善于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實際問題,啃硬骨頭難問題,拿出符合實際切實可行的管理思路和技術革新方案。將二十大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技術崗位這條路上闊步前行,越走越遠。
提起小吳我感到親切,我家和他家曾在家屬院北區7號樓一個單元內住過,樓上樓下,彼此比較熟悉。那時,他在制絲車間當電工,我在企管科當科員,對煙廠都充滿了感情,對人生都有追求,有許多共同點。尤其是都愛好書法,讓我們無話不談。后來他當了勞模多年還是沒有架子,任勞任怨,默默奉獻。有一次,我家里的照明出了問題,我給小吳打了個電話,小吳很快就帶著工具來到我家,幫忙修好,讓我和妻子都很受感動。我妻子曾在車間一線待過,知道小吳是一個愛鉆研技術的人,有時晚上車間生產設備出了問題,處理不好時也給他打電話,他也急匆匆趕來幫忙處理技術難題,不解決問題就絕不回家休息。小吳多年來找準所學知識的切入點,在普通崗位上不斷放大自己的人生價值。他認為,勤于鉆研,敢于挑戰,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
多年來,小吳善于鉆研技術,有目共睹,成績顯著。在管理創新、技術攻關等方面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對于車間生產順利進行貢獻很大,在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消耗,增加經濟效益,實現安全生產,做大做強品牌,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等方面做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他寫的論文《煙草制絲香料噴嘴霧化效果校驗裝置的設計》登在《陜西煙草》(2020年第6期)上。《煙草制絲香料噴嘴霧化效果校驗裝置的設計》論文被收入陜西省煙草學會2020年優秀學術論文集。《帶式輸送機密封皮更換工具的設計與應用》論文被收入陜西省煙草學會2021年優秀學術論文集。
難得的是,小吳是個多面手,多年來也愛動筆寫其他文章。比如,他寫的《他修設備,我們放心——記四車間GD包裝機組技術主管羅文成》(2008年第2期)、《四車間封成慶受聘煙草行業職工技術鑒定培訓教材編委》(2008年第3期)、《一車間技術人員年末大充電》(2009年第1期)、《一車間調兵遣將赴新制絲線調試設備》(2009年第3期)、《我廠技改制絲設備驗收工作全面展開》(2010年第5期)、《制絲車間開展QC小組活動知識培訓》(2010年第8期)、《我廠積極開展卷煙零售客戶市場調研活動》(2012年第6期)、《我廠開展安全自評員培訓》(2012年第9期),等等,曾登在《漢煙通訊》(漢中卷煙廠內部刊物)上。
在《陜西中煙報》上,小吳也登了一些文章。比如,通訊《探索基層管理新途徑——記漢中煙廠四車間丙工段》(2008年9月20日)、《漢中煙廠技師封成慶受聘當編委》(2008年8月20日)、《大家都叫他“封工”——記漢中煙廠四車間技術主管封成慶》(2007年12月5日)、《青春在實現價值中閃光——記漢中卷煙廠制絲車間計量組長黃杰》(2018年8月5日),消息《漢煙人不斷攻克難題 榮獲省質協QC課題一等獎》(2011年7月12日),詩歌《創業者的豪情》(2007年12月5日)、《創業者豪情》(2007年12月20日),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小吳愛好書法,“卅歲春風歌大有,廿年絲雨積升平”(2007年12月12日)、“崇智尚行”(2011年7月12日)等作品,登在《陜西中煙報》上;“秾芳依翠萼”登在《漢煙通訊》(2008年第1期)上。他在篆刻方面也有研究,“丁亥大吉”(2007年2月5日)登在《陜西中煙報》上,“立黨為公”登在《漢煙通訊》(2008年第一期)上。另外,他的攝影作品《秋實累累》登在《漢煙通訊》(2008年第4期)上,《紅寺湖》登在《漢煙通訊》(2009年第4期)上,《錦繡》登在《漢煙通訊》(2009年第5期)上。他寫的李白詩句“湖州司馬何須問,金粟如來是后身”書法作品,被收入中國煙草/陜西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好貓杯”職工書法美術攝影獲獎作品集(陜西中煙組建十周年獻禮),獲二等獎。
? ? ? ? ? ? ? ? ? ? ?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