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簡稱絲路,廣義上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陸上絲綢之路由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以首都長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并連接地中海各國。這條路被認為是連結亞歐大陸的古代東西方文明的交匯之路,而絲綢則是最具代表性的貨物。
上世紀九十年代,河南安陽卷煙廠出品了“絲綢之路”煙標。整個煙標以沙漠黃為底色,紅色的柱子似構成半圓的穹頂,凸顯了西域特色。
海上絲綢之路簡稱“海絲路”。據《漢書·地理志》記載,漢代中國就與南海諸國接觸,唐代的海上航路全長1.4萬千米,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遠洋航線,途經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范圍覆蓋大半個地球,成為東西方文化經濟交流的重要載體。隋唐時,運送的貨物仍是絲綢,史稱“海上絲綢之路”。宋元時期,瓷器出口漸盛,因此又稱作“海上陶瓷之路”,同時由于商品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香料,因此也稱作“海上香料之路”。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來鳳卷煙廠與寶路國際香精香料公司聯合研制出品了“海絲路”卷煙。此煙標整版為我們呈現了這樣的畫面:在蒼茫的大海上,一艘滿載著貨物的帆船正撐起船帆,開足馬力,一路向前。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