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煙葉種植,相信人們的第一反應總是云南。其實我國有很多地區都出過不錯的煙葉,比如河南。
河南煙草種植的歷史源遠流長。煙草是大航海時代后從歐哲傳到世界各地的。1626年(明朝天啟六年),河南鄭州中牟縣就有開始種植煙草的記載。不久,許昌的襄城縣和平頂山郟縣也都開始了煙草種植。
到了乾隆時期,許昌襄城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煙草之鄉。清末,襄城每年的種植面積已經有15萬畝,以紫云鎮淺山區生產的里川葉子名氣最大。到了煙葉豐收的季節,煙農把煙葉采摘后放在陽光下暴曬,當葉片由青轉黃后變成紅褐色再做干燥回潮處理,隨后便開始售賣。天下煙商匯集于此爭相進貨,好不熱鬧。
清末,市場上出現了卷煙,但市場銷售量很低。糾其因素既有口味原因,也有對外國商品的不信任,必定大家怕這是鴉片的升級。長期以來,我國煙葉種植的品種都是晾曬煙,制作工藝也多為民間作坊加工,成品為旱煙、水煙或鼻煙。人們對卷煙的認可,是在卷煙進入中國十幾年后,也就是1913年左右。當時戰亂不斷,部隊中當兵的越來越喜歡抽卷煙,畢竟方便,隨后從部隊慢慢向各個階層延展。市場的發展讓烤煙煙葉成為了剛需,為了降低成本,本土種植烤煙成了熱點。
英美煙草公司是最早涉足于我國本土烤煙種植的。在1905年,1909年和1910年三次到各地考察,最終確立了山東,安徽,河南的試種基地成。選擇這三個地域,除了環境的考慮,肯定也有運輸的因素,交通便捷才更賺錢。比如安徽,煙葉運到上海,加工后除了自給自足,海運出口也是其用途之一。
這三個地區里,河南的環境條件最好。許昌在緯度上與美國的煙草之鄉弗尼吉亞十分接近。襄城地處黃淮平原,土壤、溫度、日照均適合煙草生長。而且水源豐富也是其優勢之一,地表有14條大小河流,地下水源也相當豐富,即便遇到大旱之年,灌溉也不是問題。同時附近有豐富的煤礦資源,保證了烤房所用的燃料。??
1913年初,英美煙草公司派技術人員攜帶煙種,在潁橋鎮與當地農民馬文杰合作,試種烤煙30畝獲得豐收。1914年3月,襄城煙葉參加了美國舊金山萬國商品會,廣受好評,揚名海外。
第二年,附近地區紛紛改種烤煙。到了1932年,河南許昌地區的曬煙全部被取代。烤煙成了襄城種植面積最大的經濟作物,煙農們賺得盆滿缽滿,一畝煙葉的收入是種植糧食的十倍。
自此,許昌又多了個綽號——煙都。到1947年底,許昌全城大小煙行已發展到150家左右。煙市繁榮帶動了整體的發展,當時許昌固定人口四萬多,流動人口三萬多。至今,許昌南大街兩側的高大建筑都是那個時期歷史的見證。
1958年,毛澤東主席來到該地視察。當看到大片的綠色煙田時,不禁感慨:真是個煙葉王國。從建國到1985年底,許昌地區共烤煙30多億斤,占全國烤煙總收購量的50%左右,許昌卷煙廠生產的“金許昌”,“帝豪”等品牌,更是煙民的摯愛。
今日,河南依舊是種煙大省。截止到2022年5月,河南煙葉的累計移栽量已達75.61萬畝,出品的“黃金葉天葉”也是極受追捧。如果您去許昌旅游,建議除了去華佗墓,漢魏故城這些景點看看,有時間的話也應當去煙田逛逛,這里的煙草王國會給您帶來與眾不同的風趣。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