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條有趣的新聞。
一個司機在開車時煙癮犯了,跟旁邊車道的司機大哥要根煙。那位大哥在前面等綠燈時,二話不說直接扔過來一整盒!這新聞底下評論都在說:煙民就是敞亮!
說煙民敞亮,說的就是這股子大方大氣的勁兒。不管兜里還剩幾根煙,只要有人問,準會掏出來遞上一根。哪怕那是最后一根,也不會說“沒了”。這不是錢的事兒,一盒中華再貴,只要身邊來人了,照樣遞。
我認識個修車師傅,老煙民了。他那煙盒就放在工具箱邊上,專門留給來修車的客人。明明自己抽的都是便宜煙,但工具箱里那包,一直都是中檔煙。有人笑他:“你這不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嗎?”他拿著扳手,咧嘴一笑:“來修車的都不容易,能讓人舒坦點是一點。”
確實,現在社會對煙民的印象不太好。公共場合的“請勿吸煙”,家人的嘮叨,醫生的警告,讓不少煙民都背負著一種莫名的負罪感。但就是這樣一群人,在為人處事這一塊,反倒讓人挑不出毛病。
有人說這可能就是煙民之間惺惺相惜的原因。大家都懂那種被指指點點的滋味,所以更愿意對同是天涯淪落人的人好一點。一根煙遞出去,不是炫富,不是攀關系,就是單純地想讓對方舒服一點。
每到春節,我老爸都會準備幾條好煙。不是為了走關系,更不是為了顯擺。他說:“你那幾個叔叔伯伯,哪個不抽,這大過年的,天南海北的好不容易聚在一起,我要是拿便宜煙招待,那多不像話,就得讓人家抽得舒服。這不是錢的事,是待客之道。”
工地上的農民工,雖然工資不高,但從來不會在煙上算計。我問過一個大叔為什么,他說:“我們這些人,別的本事沒有,但這點敞亮勁兒不能丟。要煙的時候別人大方,我們也得對得起別人不是?”
火車站有個賣盒飯的大姐,是個老煙民。每天下午必定要到站臺上抽一根。有次碰到個著急找煙的旅客,她二話不說把僅剩的半包煙都給人家了。我說:“你這不是把自己的給完了嗎?”她笑著說:“煙嘛,不就是個痛快。給別人一個痛快,自己也痛快。”
說實話,我以前不太理解煙民這種行為。后來才明白,遞煙這事兒,早就超出了煙本身的價值。它更像是一種默契,一種互相理解的方式。不管這根煙值多少錢,遞出去的那一刻,傳遞的是一種敞亮,一種超越世俗眼光的豁達。
就像開頭新聞里那位司機,二話不說扔過去一整盒。這事兒擱在誰身上都是大方,但擱在煙民身上,就顯得特別自然。因為在他們心里,這根本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就是應該的。
現在確實很多地方都在控煙,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戒煙。但每當我看到陌生人之間遞煙的場景,還是會被那種不計較、不猶豫的敞亮勁兒打動。在一個講求利益和效率的時代,人與人之間有時候顯得有點“冷淡”,這種不問值多少、不問為什么,二話不說就掏出來的大方,這種不在意得失、不斤斤計較的豁達,難能可貴。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