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24 日,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在北京發布了"煙草使用對貧困的效應評估"調查報告。
該調查在河北、黑龍江、山東、河南、湖北、四川、貴州和陜西 8 省份的相對貧困地區選取了 26 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調查了 2409 戶共 4749 名年齡在 40 歲及以上人群,定量分析評估煙草使用對貧困的影響。
分析發現,吸煙人群家庭貧困的概率是 23.61%,顯著高于非吸煙人群的家庭貧困概率(13.81%)。調查的 8 個省份中,吸煙人群的家庭貧困概率都要顯著高于非吸煙人群。
在這條微博的評論區,不少網友對結論表示質疑。比如有網友認為其"顛倒因果",得到了大量點贊。
那究竟是"抽煙致窮",還是如網友所說"窮才抽煙"?不妨來看看更詳細的報道。
據了解,課題組于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12 月開展了該項研究。
據北京日報客戶端,研究團隊通過現場觀察、焦點訪談等定性研究方法與問卷調查等定量研究方法,結合對河北、黑龍江、山東、河南、湖北、四川、貴州和陜西 8 個省份的 2409 戶家庭開展了問卷調查,研究評估煙草使用對貧困的影響。
結果顯示,我國貧困地區煙草流行依然嚴峻,吸煙率高達 34.20%,遠高于全國 26.6% 的平均水平。在吸煙的人群中,男性吸煙率為 56.4%,女性為 10.49%; 平均每日吸煙量為 17.5±1 支,46.86% 的吸煙者日吸量在 20 支及以上,平均開始吸煙年齡為 21 歲,平均煙齡是 34 年。
調查對象中吸煙人群家庭貧困的概率是 23.61%,顯著高于非吸煙人群的家庭貧困概率 13.81%。吸煙者家庭貧困概率是非吸煙者家庭的近 2 倍。
與此同時,吸煙還顯著增加了吸煙者的門診、住院概率以及醫療支出。吸煙者較非吸煙者發生看門診的概率提高了 51.3%,吸煙人群在調查前一年內住過院的概率與不吸煙人群相比,提高了 53.2%;吸煙的人群中有 72.19% 的人發生醫療保健消費支出,不吸煙的人群中有 9.28% 的人發生醫療保健消費支出。這些費用擠占了家庭食品、教育支出,加劇了個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
該研究還顯示,卷煙價格上漲對 46.69% 的人群吸煙量有影響:其中有影響的人群中,61.66% 的人選擇減少吸煙量,13.37% 的人將選擇戒煙。另外,如果常吸的煙價上漲 30%、50% 和 100%,吸煙量平均會減少 5.9 支,7.6 支和 8.8 支。這說明,貧困人群對價格更加敏感,通過提高煙草稅價將顯著降低吸煙量。
"這表明在貧困人群中開展控煙是進行脫貧減病保健康的得力措施。"針對此研究結果,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 ) 經濟學部副主任許正中指出,提高卷煙價既減少貧困人群的煙草消費,減少了患病風險和醫療支出,又提高了貧困人群的健康水平,同時也增加政府涉稅煙草收入,減少涉煙疾病支出。他建議有關部門盡快進行涉稅卷煙價格改革。
有觀點認為
從此次的調查可以看出
吸煙和貧困是形成惡性循環的
你怎么看?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