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共有8個省份的人均消費支出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其中前7個省份超過了2萬元,全部來自東部沿海發達地區。
消費是最終需求,是拉動經濟的重要動力。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隨著居民收入持續恢復性增長以及疫情形勢不斷好轉,居民消費需求逐步釋放,消費支出延續反彈態勢。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7275元,名義增長15.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5.1%。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兩年平均名義增長5.7%,實際增長3.7%。
分省份看,各地居民的消費支出情況如何?
2021年前三季度,共有8個省份的人均消費支出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其中前7個省份超過了2萬元,全部來自東部沿海發達地區。
31省份前三季度居民人均消費支出
(單位:元。數據來源: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整理)
數據顯示,上海和北京兩大直轄市前三季度人均消費支出超過了3萬元。這其中,上海以35499元位居第一,北京以31781元位居第二。
20日,北京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前三季度北京經濟運行情況發布會,會上發布的信息顯示,在促消費政策的帶動下,北京市居民平均消費傾向為56.3%,比去年同期提高2.3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北京市居民發展享受型消費支出同比增長20.9%,高于生存型消費支出增速10.7個百分點。其中,隨著中秋、國慶檔一系列大片的上映,文化娛樂消費需求大幅增加,居民電影、話劇、演出票支出同比增長超兩倍;文娛耐用消費品支出兩年平均增長9.4%,超過2019年同期增速。此外,老百姓的“舌尖消費”需求旺盛,居民在外飲食支出同比增長73%,絕對額已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的96.1%。
浙江以27060元位居第三,天津以24387元位居第四。第一經濟大省廣東居民人均收入低于江蘇,不過在人均消費支出方面超過江蘇,繼續位居第五。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廣東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3286元,同比增長13.4%,兩年平均增長5.3%。按消費類別分,除食品煙酒支出、生活用品及服務支出、交通通信支出外,其他五大類支出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其中,受上年同期翹尾因素影響,居民教育文化娛樂支出、其他用品及服務支出、衣著支出的增長呈強力反彈態勢,同比分別增長52.5%、40.2%和24.0%。
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廣東有1.26億人口,總體上人口結構比較年輕,生育意愿也比較強。而且廣東流入人口最多,留下來的意愿也比較強,包括生兒育女、置業等,消費動能很強。另外廣東作為生產基地,貨品很多,而且購物消費環境也很不錯。
江蘇和福建前三季度人均消費支出分列第六、第七位。居民人均消費支出超過2萬元的省份,全部來自東部沿海發達地區。這七個省份之外,來自西部的直轄市重慶,居民人均消費支出也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在中西部地區領跑。
值得注意的是,重慶也是中西部城鎮化率最高的地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重慶的城鎮化率已經達到了69.46%,逼近70%大關,位居全國第八,超過了東南沿海發達省份福建。
31省份城鎮化率
(數據來源:根據各地數據整理)
這里面的一大原因在于,由于城鄉差距,一般而言,城鎮化率越高,人均收入也會越高,收入高了消費也高。在農村地區,雖然也有消費,但整體上要少很多,很多只是基本的消費。但在城市,各種消費都會增加很多。
彭澎表示,近年來重慶人口加快向中心城區集聚,城區人口規模很大,帶動了消費快速增長。同時,重慶所在的川渝地區人口超過1億人,這是一個很大的市場,外來的商家也看準了這個集聚,加快布局。此外,重慶的消費文化濃厚,雖然收入沒有東部沿海高,但是物價、房價總體水平也比較低,大家也都比較敢消費。
疫情之下,提振消費,更需要中心城市發揮引領帶動作用。10月20日,商務部召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工作專題新聞發布會。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介紹,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作出明確部署,國務院批準率先在上海、北京、廣州、天津、重慶五個城市開展培育建設工作。
王炳南表示,這項工作有助于加快消費提質升級,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暢通國內大循環;也有助于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