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個‘好幫手’,設備再也不‘添堵’了!”
8月28日一早,記者在山東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濟南卷煙廠制絲車間膨脹煙絲生產線見到操作工鄭錫強。他口中的“好幫手”,是制絲車間研發的二氧化碳干燥系統。
“應用這一系統,是為了解決設備‘冰堵’問題。”研發團隊負責人、制絲車間機械維修工張磊說。
據張磊介紹,車間生產過程中,會將煙絲浸漬時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經壓縮機壓縮后,導入制冷機蒸發器中的盤管內冷凝,形成二氧化碳液體后補充到工藝罐,以便循環使用。然而,二氧化碳氣體中的水分到達蒸發器盤管時會冷凝結冰,附著在盤管內壁上,使盤管通流直徑逐漸變小,平均30個工作日就會完全堵塞,產生“冰堵”。一旦“冰堵”,就要停機檢修設備,影響生產進度,還造成能源和物料浪費。
“我們曾嘗試在每天生產結束后用壓縮空氣清理盤管,但效果并不太好,治標不治本。”張磊說,“要想徹底解決問題,就得在二氧化碳氣體進入蒸發器冷凝前將水分分離出來。”
于是,張磊和車間同事組成攻關團隊,計劃開發二氧化碳干燥系統,徹底解決“冰堵”。
首先要解決的是水分吸附問題。在分析國內外工業生產中應用較多的吸附方式后,攻關團隊經過數據測算,選擇了變壓吸附模式。此后,又根據生產線實際選擇了氧化鋁和分子篩的混裝物作為吸附劑。
“使用孔徑與水分子直徑相近的活性氧化鋁及吸附性極強的分子篩作為吸附劑,在常溫高壓下吸附時,二氧化碳氣體中水分子的分壓力大于吸附劑中水分子的分壓力,水分子就會進入吸附劑內部,在吸附劑的內表面聚集。”張磊介紹道,“簡而言之,就是利用壓力把二氧化碳氣體中的水‘擠’出來。”
解決吸附問題后,還要保障吸附劑的吸附能力穩定。攻關團隊又設計了用于將吸附劑解吸、實現吸附劑循環利用的再生模塊。該模塊同樣利用壓力,借助干燥空氣將吸附劑里的水“擠”出去。
在設定了二氧化碳干燥系統的主要模塊后,秉持“將繁瑣留給設計,將簡便獻給操作”的理念,攻關團隊設置了可以一鍵啟停的控制功能模塊,以及可以實時檢測和過程檢測的監測功能模塊,為操作人員和設備管理人員的工作提供便利。
“系統設計按照識別、設計、優化、驗證的過程展開,我們借鑒了很多行業內外的先進經驗,查詢了不少論文,還應用了流體計算軟件等工具。”張磊回憶道,“小伙伴們時常開展頭腦風暴,一有想法就立刻試驗驗證。比如,在確定再生模塊閥門開度時,我們先試驗確定了開度的極限值,再設定10個開度值,每隔10分鐘讀取一次系統壓力,計算得到了閥門的最佳開度。”
攻關團隊在研發過程中,得到了制絲車間技術骨干的大力支持。“年輕人有創造力有活力,在他們攻關課題過程中,我們會在適當的時候幫一把。”制絲車間技術主管、高級技師王進安說,“他們在設計管路時采納了我的建議,結合膨脹線生產空間有限的實際,實現吸附模塊和再生模塊共用管路,使管路更簡單、設備占用空間更合理。”
系統設計完畢后,攻關團隊馬不停蹄進行了試驗。他們連續抽取10批次生產物料,對干燥系統過程能力進行驗證,驗證結果達到預期。從試運行至今,“冰堵”現象再未出現。
設備不再“添堵”,一年可節約備件及維修費用20余萬元,還避免了除冰過程中因拆卸蒸發器端蓋而排碳造成的污染。
“我們的創新項目在去年獲評中國質量協會質量技術獎優秀六西格瑪項目。近年來,車間通過建立質量創新活動推進團隊、推動責任面和生產工段質量創新活動聯動共建、創新積分管理等形式不斷培育創新‘土壤’,‘90后’逐漸成了創新主力。”張磊說,“未來我們還會持續營造氛圍,創新的‘底子’厚了,創新的‘底氣’就更足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