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一道難題橫亙在云南中煙紅塔集團昭通卷煙廠卷包車間生產線前——封箱機空間限制導致讀碼器安裝困難,產品端二維碼處于封箱設備推入口內側,該處位置空間狹窄,讀碼器不能對產品進行精準讀碼,若在產品輸入過程中采用逐條讀碼列隊方式則會導致封箱前的產品二維碼識別頻繁失敗。
“必須讓產品調頭!”工廠一名技術員明確的目標點燃了團隊的斗志。然而,如何在沒有現成方案、沒有外部支援、不停產、不增加能耗的前提下實現這一目標?“車間就是臨時戰場,技術骨干就是戰斗員”,大家主動放棄休息,連續數日扎在設備旁,測量、畫圖、模擬,困了就在休息室趴一會兒,餓了扒幾口盒飯。一張張布滿修改痕跡的草圖,一次次推翻重來的試驗,記錄著他們與時間的無聲較量。
圖為技術員反復調整裝置配件。譚昌冕 攝
當機械設計方案初現雛形時,新的挑戰接踵而至——螺旋軌道如何與現有設備無縫銜接?讀碼信號是否會受干擾?一道道技術壁壘需要跨越。
于是,工廠設備技術科組織相關人員對產品導入面圓弧直徑、導入口截面尺寸等關鍵位置尺寸進行精密確認,利用專業工具進行動態仿真。同時,與供應商保持積極溝通,加快物料生產進度,協商技術細節,調整微螺旋調頭裝置相關參數,確保微螺旋調頭裝置與現有設備無縫銜接,即裝即用。
卷包車間修理工則迅速對原有設備進行改造,改進第一輸出輸送帶,增加輸送帶防滑設計,保障產品平穩過渡,就連經驗豐富的老操作工也貢獻了“土辦法”——用柔性材料包裹限位裝置,減少產品磨損;卷包車間管理人員更是全程“護航”,打破審批流程的桎梏,為項目開通綠色通道。“那段時間,辦公室的燈和車間的燈一起亮到凌晨,所有人心里只有一個目標:絕不能耽誤生產進度。”參與改造的技術員小陳介紹。
圖為裝置安裝調試現場。譚昌冕 攝
隨著改造窗口期的臨近,團隊進入最后沖刺階段。安裝工作有序進行,對照圖紙,將裝置的各個部件逐一裝配到位。每擰一顆螺絲都要用扭矩扳手分三次校準,接口間隙更是用塞尺反復測量,關鍵位置貼著激光標記比對,對每一個角度、尺寸都進行仔細檢查和精細調整,確保裝置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為確保調試萬無一失,團隊成員利用兩千條模擬產品進行連測,只要出現偏移就立刻調整。當第一件產品順利通過調頭裝置、二維碼被精準識別的瞬間,不知誰喊了一聲“成了”,大家疲憊的臉上終于綻開了笑容。
“那72小時,我們像擰緊的發條,但沒人抱怨,看到設備重新轟鳴起來,所有的付出都值了!”維修組長尹任林感慨道。更令人振奮的是,改造后產品調頭成功率達到100%,產品損傷率僅為0.03‰,遠遠低于預期目標。同時,車間5組FXS型包裝機組所對應封箱設備的讀碼率和關聯成功率也達到了99.9%。
圖為調試成功后的微螺旋調頭裝置。譚昌冕 攝
這場改造不僅未影響正常生產,反而讓設備運行更加流暢,為后續技術升級積累了寶貴經驗。據測算,該裝置的成功研制可為工廠節省成本約41.5萬元。更重要的是,“自身重力下落+圓弧導入+微螺旋錯位輸送”集成于一體的產品調頭創新思想,可以有效解決同類型設備產品調頭的痛點,在行業內均可直接推廣使用,具有極高的推廣價值。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