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煙草行業基層單位,自成立以來,河南光山縣煙草專賣局在近四十年的風雨征程中,專賣市場監管應用的技術手段經歷了多次革新。從無目標、無針對性的粗放式管理,到分類監管、動態監管的精細化監管,從人力消耗大、監管周期冗長的全面監管模式,到重點監管、精準打擊的信用監管模式,市場監管正逐步邁向更加智慧化、數據化、精準化的監管之路……
“赤手空拳”上戰場
在專賣老兵劉波的記憶里,上世紀末的專賣市場監管工作是純靠“人力”實現的。
“商戶的定位離不開‘人’、鑒別卷煙真偽離不開‘人’、開具執法文書離不開‘人’”,劉波笑言到,“現在的條件好啊,不像我們那時候,沒有電腦和網絡的年代,什么都得靠執法人員,下市場都得帶著經驗豐富的‘活地圖’才行,不然都找不到路。查了案子,所有文書、筆錄全都得手寫。”
上世紀九十年代,由于沒有信息化工具助力,專賣執法人員開展日常市場監管工作普遍采取挨家挨戶檢查的方式,對于偏遠地區的商戶,更是只能憑著記憶找門店。雖然這種監管方式覆蓋面廣,但存在針對性不強,監管周期長、監管滯后等問題,取得的成效也不夠明顯。“那時候由于條件限制,單位配備的車輛非常少,經常是一輛車好幾個部門輪著用。所以早期沒有像現在這樣分區監管,我們都是一支隊伍全縣巡邏。”劉波說起當年的工作環境,感嘆到,“市場檢查中,也主要是依靠經驗辦案,靠老專賣的眼睛辨別卷煙真假。要是遇上大案,那就更簡單了——蹲點!冬天蹲雪地,夏天喂蚊子,一蹲就是幾天幾夜,沒辦法,那時候可沒有技術手段用,都靠這最原始的辦法。”
直到2000年以后,縣局在各大鄉鎮成立市場部,并派遣專賣人員進駐,專賣市場管理才實現劃區而治、分區監管,一改以往粗放式監管模式,逐步向精細化監管模式探索。但如何進一步提升監管效率、如何進一步鎖定市場重點監管主體,仍然是令專賣執法人員頭疼的難題。
精細化監管“初探索”
“我進入行業工作的時候,電腦已經有了,但信息系統還沒建立起來。那時候想找個什么東西很麻煩,我們只能自己手動制表,把相關信息登記起來,留到用的時候備查。”已有二十年左右工齡的稽查隊長陳智回憶到,“零售商戶各類‘信息庫’全靠我們手動更新,趕上零售商戶增長快的時候,不僅忙不過來,還容易出錯。”
在精細化監管模式的探索之路上,縣局專賣人員也嘗試將監管對象、監管過程數據化管理,在市場監管過程中廣泛收集數據,利用計算機錄入代替手寫,將收集來的數據進行電子化保存。這種存儲方式有效避免了紙質材料編寫費時、不易保存的弊端,更具穩定性、便捷性。
“我們會將零售商戶的每次違法違規行為記錄起來,建立起違規商戶名單,定期篩選違法違規行為較多的商戶,列為重點監管對象,市場檢查的時候,就多注意這部分商戶。”監管數據化是專賣執法人員在市場監管過程中探索出的新方法,利用計算機數據存儲、數據可視的特性,將人力監管轉化為數據助力,將監管信息從“腦海中”移入“電腦內”,使市場檢查工作開展更有效率、更有依據。
隨著河南省煙草系統的電子化改革,專賣管理系統在各地陸續上線運行,專賣人員可以將收集的信息錄入專賣管理系統,利用軟件對商戶信息進行分類整理。這一操作極大的提高了信息的重復使用效率,但從本質上依然未改變監管數據化過程中人為收集信息的工作模式。
一“箱”在手,應有盡有
一大早,光山縣局市管員小張打開“金葉衛士”手機APP,當天要走訪的商戶立馬呈現在眼前。近年來,信陽煙草依托行業“三統一”專賣管理信息系統、“豫見云曦”平臺、專賣案件審理綜合系統、執法工具箱系統、執法視頻系統,打通各系統間數據壁壘,整合建立了一套集掃碼檢查、案件查辦、文書打印、數據查詢等功能模塊于一體的全過程市場監管體系,打造了信息化立體式市場監管新模式。
“我們現在下市場,都是拎著這個就能走了!”市管員小張說著拍了拍手中的執法工具箱,“打印機、執法終端、執法記錄儀、內窺鏡、強光手電筒……平時市場檢查需要的工具應有盡有,導航指路、掃碼檢查都能搞定,再也不擔心找不準商戶門店位置了。而且如果查到了涉煙違法行為,當場就可以打印執法文書,大大縮減了市場檢查的時間!”縣局工作人員通過“三統一”系統下達檢查計劃,市管員在執法終端接收并執行檢查任務,實現零售戶監管由“線下走哪訪哪”到“線上逐戶檢查”,檢查記錄從“紙上”躍入“屏內”。
五大專賣工作系統的數據互通,實現了專賣數據功能分區和數據串聯的有機統一。各工作系統在保證其主要功能模塊相互獨立的前提下,建立數據關聯,實現“信息只錄一次”,大大縮短了前端數據采集及錄入時長。不僅如此,專賣管理信息系統就像個移動的“數據庫”,歷史違法違規信息、許可證歷史變更情況、執法人員基本情況,統統都“一鍵可查”。數據統計模塊更是可以一鍵自動生成報表,不僅方便快捷,更是避免了人工統計可能帶來的錯漏。
除了執法工具、工作系統“鳥槍換炮”,專賣部門對市場涉煙違法行為的管控也由“事后追查”轉變為“事前預防”。近年來,縣局專賣持續深化以誠信等級監管為基礎,以APCD工作法為基本手段的日常監管模式,根據經營數據、違規行為等信息綜合劃分誠信等級,并對不同類別的零售商戶實施相應的監管措施,檢查重心移至有違規記錄的商戶上,執法方式趨于“重點監管、精準打擊”,做到對守信者“無事不擾”,對失信者“利劍高懸”。
“以前每個月不把轄區所有商戶跑一遍不放心,現在只需要檢查BCD商戶就好了。”市場監管隊長方軍高興地說,“不僅工作效率提升了,案件查辦命中率也提高了!”
“互聯網+”監管模式的運用,是專賣市場監管風雨四十年的又一里程碑,極大地簡化了專賣執法人員的日常工作流程。也許在未來的專賣市場監管模式上,我們還能夠實現從信息化到智能化、從智能化到自動化的跨越,能夠更加科學的收集并預測市場走向及存在的問題,智能制定解決措施,提高監管對象命中率和方案的可行性,不斷推動專賣市場監管的高質量發展,讓專賣人的使命在下一個四十年繼續傳承。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