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摘自《云南日報》 ?? 深秋,隨著一片片黃燦燦煙葉的入庫,新鮮出爐的云南煙葉生產“全年報”分析道:“在烤煙收購計劃同比大幅減少的情況下,全省煙葉質量水平、等級結構、煙農收入等指標突破歷史最高水平……”寥寥數語透露出云南煙葉生產踏上市場化改革新征程,打造煙葉產業“升級版”的縷縷曙光。
走煙區、訪煙農,總結探索云南煙葉大產業走向大市場的新思維、新舉措、新成效。一份份煙葉收購的數據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云南煙葉在市場化取向改革中迸發出新的生機活力:截至10月30日,全省共收購烤煙1809.7萬擔,同比減少171.93萬擔,而煙農收入達到275.93億元,比上年增加1.43億元。
多年偏安一隅,而2014年煙葉生產遇到了“既要穩定規模,又要控制總量;既要轉變發展方式,又要優化結構;既要嚴控規模,又要確保有效供給”的嚴峻形勢和多重挑戰。冷靜觀察、深邃思考,對新常態下煙葉生產形勢做出科學判斷,云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在省委、省政府,國家煙草專賣局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以市場化取向改革為核心,制定并全面推行一項項關聯互動的市場化改革措施辦法,廣袤的云南煙區以市場為導向,以適銷對路為目標,堅持嚴格規范,深化工商合作,全面提升煙葉品質和特色,確保優質原料有效供給邁出堅實步伐,昭示著云南煙葉生產正跨入發展的新境界。
看大勢謀長遠
牢固樹立市場意識
作為全國最重要的優質煙葉生產基地,云南煙葉體量大、需求旺盛,被譽為全國煙葉原料的“壓倉石”。據統計,云南煙葉在國內卷煙配方中的使用比例已達到41.7%,部分高端卷煙使用比例高達80%左右。旺盛的市場需求,助推云南烤煙生產2012年達到2174萬擔的規模高點,其市場影響力和市場優勢更加凸顯。市場的熱捧,讓一些產區產生了“皇帝女兒不愁嫁”的心態,以至煙葉生產與市場需求的緊密度不高,已有部分工業企業對質量特點不明顯、收購等級質量不高煙區的煙葉需求計劃在下調。市場意識不強雖只是個別,但它透出的行業隱憂,引起了省局(公司)決策者的高度警覺。決策者們意識到,云南煙葉的市場優勢不是與生俱來的,以前的市場優勢并不代表現在和未來的市場優勢,只有持續關注市場趨勢和需求才能掌握行業自身發展的未來。省局(公司)主要領導指出“云南是全國最大和最重要的煙葉產區,肩負保障全國卷煙工業原料有效供給的重任,遵循市場導向,服務卷煙工業企業應該成為全系統不懈追求的目標。”居安思危,強化市場觀念,2014年,云南煙葉生產在省委、省政府和國家煙草專賣局的關心指導下,緊鑼密鼓,全面提速煙葉生產市場化改革步伐。
——轉變觀念,傾聽客戶聲音。省局(公司)要求各單位加快轉變生產觀念、計劃觀念和“坐商”意識,主動跑市場、跑工業、跑銷區。全系統以工商座談、走訪交流、問卷調查、資料收集等方式強化煙葉市場調研;派出人員深入工業企業了解需求,聽取工業客戶對產區、品種、結構、純度等方面的意見建議。2014年一開春,由省局(公司)領導帶隊,走訪云南煙葉工業客戶,洽商業務,了解需求。9月,省局(公司)邀請全國工業客戶到田間地頭了解煙葉生產情況,到重點煙區觀摩煙葉收購現場,交換對煙葉收購和質量要求的看法。對工業企業的意見建議,省局(公司)高度重視,認真總結分析,匯編成冊,責成煙葉管理部門、技術部門和產地公司督辦,確保煙葉生產符合工業客戶需求。
——市場導向,按需組織生產。針對當前全國煙葉過剩、庫存膨脹,已遠遠超過了工業企業合理需求的現狀,省局(公司)提出,堅守嚴控規模“紅線”,就是市場最大最迫切的需要。為此,全省將嚴控規模貫穿煙葉生產全過程,嚴把計劃分解、合同簽訂、移栽面積、合同收購等“十大關口”,推行“一戶一簽”合同簽訂辦法,嚴控供種育苗數量,強化源頭控制和過程監管,有效杜絕了超種隱患。過硬的措施,讓嚴控收到實效。2014年云南省烤煙種植面積734萬畝,同比減少47.3萬畝;生產收購煙葉1809.7萬擔,同比減少172萬擔,為全國煙葉計劃壓縮帶了好頭。
以市場為導向不是一句空話,需要腳踏實地的踐行。市場需要特色品種,然而紅花大金元、K326等深受卷煙企業青睞的特色品種難種、難烤,產量低、投入大、效益不高,煙農不愿種。為滿足市場對特色品種煙葉需求,全省進一步優化布局,及時調整品種結構和育苗,實施特色品種單項考核和補貼政策,調動了煙農種植特色煙葉的積極性,2014年全省共落實紅大和K326等特色品種390萬畝,收購煙葉923萬擔,同比增加210萬擔,占計劃總量的51%,極大滿足了市場對特色煙葉的需求。分析市場發展趨勢,省局(公司)看到,國際市場上的高端煙葉很難滿足中式卷煙加工的迫切需求,開發具有津巴布韋風格的特色煙葉,將成為中式卷煙原料保障上水平的必然選擇。把握市場需求,2014年我省選擇德宏遮放和麗江黎明2個基地單元,規模開發10萬擔具有津巴布韋風格的煙葉,受到市場好評。云南,在打造煙葉“全球貨”上取得初步成效。
好品牌需要好煙葉支撐,面對不同卷煙品牌對煙葉有差異化需求的市場信號,省局(公司)采取與卷煙企業共建品牌導向型基地的辦法,用“基地共建、生產共抓、資源共享、品牌共創、發展共贏”的思路,與全國工業企業展開深度合作,共建設品牌導向型基地單元223個,調撥計劃1102萬擔,使煙葉生產更加貼近卷煙企業的品牌生產需求,基本實現從“種什么賣什么”向“要什么種什么”的轉變,煙葉質量與卷煙品牌的有效對接在市場化改革中落地。
打牢質量基礎
放大市場優勢
現代質量管理領軍人約瑟夫?朱蘭說:“20世紀是生產率的世紀,21世紀是質量的世紀。”當下,全國煙葉市場已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煙葉生產進入穩控規模、提質增效的新常態。在這樣的境況下,云南煙葉要保持并放大市場優勢,必須在強化質量意識,改進質量管理,打牢質量基礎上有更大作為。
——強化意識,讓質量觀念深入人心。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成就了云南煙葉“清甜香潤”的風格特征,形成了云南煙葉不愁賣的市場優勢。由于有優勢,個別煙區出現了盲目追求眼前利益、把關不嚴、質量下滑的苗頭。對此,省局(公司)高度重視,強調質量觀念必須始終堅持,一刻也不能松懈,并提出“煙葉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線”;“云南煙葉要想進一步發展,必須從質量抓起。”全系統把樹立質量意識與企業文化建設結合起來,以板報、演講、質量競賽等多種形式積極營造人人關心質量、人人參與質量管理的良好氛圍;對煙農,則通過宣傳煙葉收購按質論價、優質優價政策,鼓勵煙農在烤后下桿時去青去雜,按部位采收、烘烤、保管和交售,引導煙農抓好等級純度,全省煙葉等級質量大大提高。
——硬化措施,以質量要求引領生產。實踐證明,種好煙、烤好煙、分好煙、收好煙是提高煙葉質量的關鍵環節。種好煙,圍繞“布局優、煙苗齊、品種純、科技全、管理好”等重點,大力推廣先進實用技術。近年來,由我省自主創新的煙蚜繭蜂生物防治技術、膜下小苗水移栽技術和綠色生產技術等已經大面積推廣應用。2014年,全省推廣膜下小苗移栽352萬畝,占栽種面積48%;煙蚜繭蜂生物防治推廣600萬畝,覆蓋全省80%以上的種煙地塊;綠色生產技術已全面應用于7個州(市)的示范區,全省煙葉生產整體水平穩步提升。烤好煙,2014年,云南省局(公司)著力推動烘烤管理改革,出臺《關于切實加強煙葉烘烤工作的實施意見》,優化人、財、物等資源配置,實行省、市、縣、煙葉站四級監管。各地則因地制宜,采取專業隊協議有償代烤、專業隊全程技術指導、專業隊指導煙農互助烘烤等形式,推進專業化烘烤服務。德宏州、臨翔區、雙江縣整體推進業主專業化烘烤模式,顯著提高了烘烤整體水平。統計顯示,2014年全省煙葉烘烤損失降低了2個百分點以上。分好煙,下氣力解決混青、混雜、混部位的“三混”問題。切實抓好專分散收工作,全省大力推進設施改造和設備配置,累計完成392個收購點的改造;制定專業化分級運作規范、資金扶持和考核辦法,積極扶持專業合作社組建專業化分級隊伍1803支,落實“青雜不剔不出戶、預約不到不出村、分級不純不進點、等級不符不入庫”的工作要求,杜絕煙農自行分級,確保了煙葉等級純度和質量。收好煙,將提高煙葉收購等級純度落到實處。煙葉收購實行100%集中預檢、100%專業化分級,以村組為單位,重點檢查“三混”問題;在對樣收購方面,省局(公司)召開了全省煙葉收購統一眼光會,與工業企業共同制樣,統一等級質量標準和尺度;煙葉站堅持每天制作收購指導樣,開收前統一眼光,關倉后總結糾偏,確保收購質量平穩。2014年煙葉收購基本實現工業企業、煙農、煙草公司三滿意。
春華秋實,當金黃的煙葉歸倉入庫時,人們看到,省局(公司)為提高質量而采取的一系列舉措,進一步提升了云南煙葉的質量水平和品牌形象,市場紛紛點贊。工業客戶評價道,2014年云南煙葉整體收購質量好于往年,尤其是等級純度明顯提高,青雜比例顯著減少。河南中煙原料部程國勝表示:“今年煙葉質量好于往年,增強了我們對云南煙葉的信心。”紅塔集團原料部質檢科科長黃云雯說:“今年的煙葉質量呈現出‘兩提高一降低’特點,即品種純度明顯提高、等級純度明顯提高,青雜率明顯降低。”
嚴格規范管理
為市場保駕護航
“必須始終堅持把嚴格規范作為保持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生命線’,堅決鏟除各種不規范行為滋生的土壤。”提升行業規范管理水平,為市場保駕護航,省局(公司)毫不含糊,始終把規范管理放在煙葉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強隊伍建設,健全規章制度,嚴肅紀律監管,抓好服務煙農“最后一公里”,助推煙葉生產走上又一峰。
——強隊伍,夯實規范管理基石。基層隊伍是煙葉生產管理第一線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