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宜賓消息 “沙沙沙”紙張在指尖游走,發出微微的悉索聲,一抹牛仔藍的身影伏在電腦桌前,藍光微微,照亮了一張專注的臉龐,他眼睛緊盯著屏幕,額眉緊蹙似疊嶂的小丘,手時不時翻動著書籍,一會兒又摩挲泛起青印的胡渣。屋外細雨霏霏,寒風繾綣,敲擊著新綠的嫩芽,屋內青煙裊裊,燈影綽綽,包裹著瘦削的身影,屋中人仍舊扎堆在成積的資料中,全然忘了東方早已泛起魚白。
“終于搞出來了!”
一陣愉悅的歡呼聲響起,他雙手擊掌,重重地靠向椅背,長舒了一口氣。桌上的煙灰缸擠滿了煙頭,一旁的茶缸子也早已見了底。這位雙眼布滿血絲,眼角卻溢滿了微笑的拼命三郎正是宜賓復烤廠復烤車間的陳平。從整理思緒、查找資料到實施檢驗,一個月的時間,十個通宵達旦的夜晚,中途歷經兩次實驗失敗,他成功研發出打葉機組控制參數與檢測指標同步存儲系統。
不為山嶺駐足,前方更有高峰。“如果系統能實時依據煙葉的不同產地、等級、工藝參數、周圍環境溫濕度等指標自動存儲數據,并建立起數據統計庫,這樣就篩選出最優指標,既保證了煙葉參數的最優化,也能避免班組間因操作工經驗引起的偏差值。”好學的陳平,運用六西格瑪管理工具將原有系統進一步優化,不到一周的時間,就開發出打葉機組自動控制系統軟件雛形,實現了打葉機組自動控制。他為系統取名“智慧”,他說“要想智慧不枯竭,人就得不斷進步”,精短二字里囊括了對自己的鞭撻和鼓勵。
旦夕之間是整年累月的堆砌。從程序編寫到數據集合,陳平將打葉機組參數智慧控制系統從腦海拉到了現實,然而這樣一位精湛的技藝能手,并不是計算機專業出身,學習數據庫知識僅僅兩年時間。宜賓廠新廠建設配電室時,看到上海電氣的工程師運用數據庫進行數據存儲做歷史報表,想到之前在報刊上看到的信息化智能工廠的新聞,他突發奇想,如果將數據庫系統和復烤生產聯系起來呢?說干就干,陳平從上網搜尋了大量的專業書籍從頭學起,遇到琢磨不透的問題就向以往結交的各路技術人員仔細詢問,這樣的對話時不時穿梭在車間之中。
“陳平去哪兒啦?”
“你去車間看看,準在哪鼓搗機器呢?要不去中控室找找,說不定貓在那看書呢!”
十年光陰,日雕月琢。作為一名電器主修員,他憑借自學了解掌握的技能遠不止一項數據系統,從繼電器控制線路、PLC編程控制、觸摸屏組態到上位機組態,他秉持著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力學篤行,樂此不疲,屢次發明成果都為廠部精益管理、降本增效活動創造效益。
2012年宜賓廠打葉復烤新線投入生產,面對耗電量居高不下的問題,陳平設定了“在打葉機組前安裝漫反射光電開關檢測來料情況、及修改PCL控制軟件”的改造意見,通過試運行檢驗,這項成果共節約電能18474.47度,帶來了18158.47元的活動效益,此項成果獲得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證書,并于2016年5月被國家局選入行業優秀質量成果推廣應用成果;2015年復烤公司在五廠投入使用設備管理系統,在使用過程中,技術員們發現設備管理系統無法獲取現場設備的運行數據,巨大的數據量無法采取人工錄入,陳平在已有的編程知識的基礎上,對系統加以改造,實現了PLC控制系統與設備管理系統的數據對接,這項成果為公司解決了40萬元的軟件投入;2015烤季,面對選葉壓力大,人工效率不高等問題,陳平整日蹲在選葉臺旁,細致觀察人工選葉操作,他突發奇想,如果能有一臺專門進行解把的機器,而工人只進行選葉,那效率豈不大大提高,經過2個月左右的時間,他最終設計出了離線解把機,只需要兩個人進行煙葉的投料解把,就能滿足至少50人選葉,節約人工解把時間,且煙葉的造碎率為0.8%,大大提高了選葉效率;今年復烤公司QC項目競賽中,以陳平為技術主力的三江源小組憑借“安全帶連鎖叉抱車運行的裝置”項目喜獲一等獎的好成績,其中運用的兩項技術,使用安全帶控制啟動的電動叉車安全裝置和使用安全帶控制啟動的內燃叉車安全裝置已申報到國家知識產權局進行專利審核。
古話說“匠者,乃精雕細琢之人,一顆細膩心,兩只勤勞手。”把技術作為一門修行,一直是陳平信守的準則。十年磨礪,他以其聰明才智、敬業勤勉,書寫著一線勞動者的不平凡;匠心筑夢,他精益求精,不斷學習,努力在技工技能上尋求突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今日榮耀的數據背后,聚力著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態度和腳踏實地、潛心專研的靈魂。
初春時節的戎州城,綿綿細雨紛紛揚揚灑落,繾綣微風挽走了廠區的綠葉。暮色下,遠處辦公樓,燈光透過中控室外的窗戶灑在朦霧里,樹叢中。靜謐夜晚,恰似披上一件柔和的紗衣,萬物細語,更平添一份寧靜祥和。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