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化肥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其在煙草生產中的廣泛應用對煙葉的增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化肥的過量施用不僅增加了生產成本,還會造成煙田地力下降、土壤污染和生態環境等問題。因此推進化肥減施是防治煙田面源污染,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農業部關于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和《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中都提出到2020年主要農作物化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化肥利用率達40%以上,而在煙草生產中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深入開展化肥使用零增長行動,可從有-無機肥料配施技術、有機肥腐熟技術、有機肥替代化肥(秸稈還田技術等)和提升肥料利用率等方面著手,提高煙田土壤肥力,實現化肥減施,防治煙田面源污染。下面筆者簡單介紹有煙桿還田在煙草生產中的作用。
一、背景資料
我國主要作物秸稈種類有近20種(小麥、水稻、玉米等),占世界秸稈資源產量的四分之一左右,是秸稈產量大國,且隨著農作物產量的提高,秸稈產量持續增長。我國煙草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于世界首位,煙桿更是各大煙區大量而普遍存在的有機物料。研究發現,煙桿中的N、P2O5、K2O含量分別為1.44%、1.69%、18.8 g/kg,遠高于稻草、小麥秸稈和玉米秸稈。近年來我國煙葉產量約450~500萬噸,按照1:1的比例推算煙桿年產約450~500萬噸,是一種尚未充分開發利用的有機肥料資源。
二、煙桿還田在生產中的作用
煙草是葉用經濟作物,土壤肥力的高低影響著煙葉質量的好壞。研究表明,煙桿養分含量高,通過煙桿還田可歸還煙草生長期帶走的土壤養分,從而促使煙葉的開展,尤其是上部葉的開張;同時還可提高上等煙的比例。煙桿中的煙堿還可以控制作物病蟲害,減少農藥施用量。此外在酸性土壤條件下,煙桿還田配施白云石粉和生石灰可提高土壤pH。
煙稻輪作制度是我國南方地區(安徽、福建、江西等省份)重要的水旱輪作制度,研究發現煙桿還田能夠顯著增加煙田土壤速效鉀的含量,在供鉀能力較高的稻田,秸稈還田鉀素可以替代部分化肥鉀,從而減少化肥鉀的投入;同時煙桿還田還可提高土壤肥力和養分供應狀況,促進晚稻的生長,增加有效穗和結實率,增產效果顯著;此外對水稻紋枯病也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綜合上述,煙桿還田不僅對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煙田地力,減少化肥施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還是防治煙田面源污染、推進作物清潔生產、發展綠色農業的有效措施。在生產實踐中,煙草工作者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深入開展煙桿資源化利用,打好煙田面源污染防治的攻堅戰,促進煙草的可持續發展。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