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大婁山,千峰萬仞,重崖疊峰,峭壁絕立。昔日,這里是偏僻窮困的荒野之地;今天,卻因在遵義煙草扶貧攻堅的硬戰中頻頻告捷,成為了廣大煙農眷戀的熱土。幸福路鋪進大婁山。2017年,遵義市煙農售煙收入16.57億元,戶均8.04萬元,同比增加1.29萬元。
大筆如椽繪新篇
遵義煙草以強烈的使命擔當和宏大的戰略思維,把扶貧攻堅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讓千百戶煙農受益。遵義煙葉“黔桂山地生態區-蜜甜香型風格”山地生態煙特色定位聞名遐邇,煙葉種植作為農民脫貧致富、防止返貧的主要產業,種煙收入仍占煙農家庭總收入較大比重。他們以“確保煙農收入不減”為目標,大筆如椽繪新篇,發展創新模式一個接著一個出臺,以助力煙農增收。這是一項戰略性的選擇,為遵義煙草扶貧攻堅持續發展打開了無限空間。由此,扶貧攻堅的各項新舉措向著深度、廣度加速推進,呈現方興未艾之勢。
初春時節,行走在肥沃廣袤的遵義煙區大地,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沒有地下溶洞、地上石灰巖的“缺陷”,“地平、路通、連片、成規?!?。遵義煙草大興煙葉規模化種植,開展“規范化整理”,為生產方式現代化提供土地條件基礎。按照“好田好地種好煙”要求,篩選出最適宜區和適宜區,進行土地流轉和統籌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烤煙種植向自然條件適宜、煙農生產積極性高、配套設施相對齊全的區域傾斜。平整局部,連小成大,山丘中坡地、零散平坡地、不規則緩坡地變為梯臺地、大塊平坡地和規則緩坡地。2017年,全市100畝以上連片種植全覆蓋,煙農戶均種植面積25.6畝,同比增加近5畝。2017年,遵義煙草高標準建設播州鴨溪、湄潭西河、鳳岡進化3個省級現代煙草農業示范園,打造基地單元升級版,建成千畝以上連片核心示范區面積7830畝。
以“規范化整理”為突破口,實現土地作為生產資料的最大價值,此項舉措,給這片希望的田野帶來巨大變化。2017年,全市“計劃資源”向著生態好、有特色、質量優、基礎牢的鎮村和職業煙農轉移后,落實有機農場5個、597畝,在仁懷、習水建成有機煙葉生產基地1.2萬畝,在其他9個縣(區、市)建成千畝以上生態煙葉示范區12片。按照工業需求優化品種布局,以云煙系列、K326為主栽品種,占比分別為81%、19%,山地煙比例從80%提高到92%。2017年,全市收購中部上等煙60.9萬擔,占工業需求計劃63.05萬擔的96.6%,其中C2F、C3F等級滿足率分別為99.8%、92.6%,煙葉購銷合同履約率100%。遵義煙草人從真正意義上兌現了“煙田是第一生產車間”的生產承諾。
遵義煙草站在高起點上,用大手筆開展煙水、機耕路、烤房、防雹網點、農機具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2017年,全市機耕路、土地整理等煙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陸續完工,投入補貼資金共計7018萬元,開展土地整理項目10個,煙田機耕路21條,配置農機具603 臺(套),維修烤房1556間。累計獲批國家局援建水源工程項目12個,占全省的三分之一,總庫容4378萬平方米;煙草援建資金12.10億元,已完工6個。此舉,進一步打牢了烤煙生產基礎,保持了煙葉生產規模的穩定發展,助力廣大煙農脫貧致富。
科技創新助力脫貧致富
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曾經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一個動力臂圍繞著一個合適的支點,可以創造出撬動地球的奇跡。借助科技創新這個支點,遵義煙草人萬眾一心、攻堅克難、求新圖變,集聚強大合力,從嚴從實高質量推進脫貧攻堅,不讓一人一戶在扶貧路上掉隊。
在遵義煙區,市公司技術中心農藝師趙建博士是個遠近聞名的青年“科學家”。今年3月8日,國家局公布了入選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的10名行業青年科技工作者名單,趙建就名列其中。源于一份發自內心的堅守,這幾年,她對土壤保育新技術的鉆研程度幾乎到了癡迷的地步,從酒糟、秸稈、油枯三種有機物料腐熟菌劑,再到有機無機復混肥、功能型微生物肥料的研究、生產和加工。數年來,她奔波于遵義“煙草行業微生物有機肥工程研究中心”的湄潭研發基地和播州、鳳岡兩個生產基地,沒日沒夜地忘我工作。她主持研發生產的有機肥腐熟菌劑已投放遵義、六盤山煙區,成本大大低于市場購進價,銷售價格僅為其它同類產品的一半。目前,共生產200噸,可滿足有機肥生產40萬噸,深受煙農喜愛。
在遵義煙區,市公司井窖打孔器發明人陳剛也是個遠近聞名的工具“發明家”。從木頭、鐵鉆頭、電動力和汽油機,再到冷風鉆和計數,他一直癡迷于井窖打孔器的優化改進。目前,已經更新換代到第6代,作業效率越來越高,一個人一天可以打15畝。過去用傳統工具一天最多能打兩畝,折算下來,畝均可減少用工投入近40元。一項小小的發明,帶來的不僅是生產方式的變化,還大大提高了田間作業效率。它操作輕便、適宜山區耕作,被煙農稱之為山地煙葉生產的“好幫手”。
在遵義煙草像趙建、陳剛這樣科技創新助力煙農脫貧致富的典型事例不勝枚舉。在實施扶貧攻堅的過程中,遵義煙草引導優質科技資源和服務向煙區集聚,用科技供給和支撐,增強煙農依靠科技脫貧致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幅提高其科學素質和生產技能。
2017年,遵義煙草全面推行煙蚜繭蜂防治煙蚜,實施性誘劑防蟲面積20萬畝,示范推廣蠋蝽防治煙青蟲、斜紋夜蛾等害蟲1萬畝。在鳳岡進化建成天敵昆蟲繁育中心,采取“基地化運行、規模化繁殖、智能化管控、產業化應用”模式,開展以蠋蝽、食蚜癭蚊為主,益蝽、草蛉、步甲為輔的天敵昆蟲繁育,年產能可覆蓋面積近100萬畝。2017年全市推廣應用生物質能、空氣能等清潔能源替代燃煤烤房255座,有效促進煙葉烘烤減工降本、提質增效。
科技創新助力煙農脫貧致富,遵義煙草人用心血和智慧寫下壯美詩行,用激情和擔當刻下時代坐標。從微生物有機肥集中堆制施用,到綠色防控、清潔生產 ;從創新循環利用,到配套完善煙葉質量信息化追溯體系……含著時代的溫度,和著前行的節拍,遵義煙草創造出了中國西南山區煙葉生產方式現代化水平的豐碩科技創新成果。
山區煙田長出“金蛋蛋”
在全力攻堅產業扶貧的同時,遵義煙草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大力發展特色現代農業,開啟新時代鄉村振興新征程。他們發揮當地“北部溫和、中東部溫暖、西部溫熱”3個特色煙區域生態優勢,發展起了以竹蓀、羊肚菌、黑木耳等為代表的煙農多元經營特色農業產業,有效促進了農業提質增效和煙農持續增收。
紅托竹蓀,是遵義煙田長出的一個“金蛋蛋”。它是菌中之王,富含19種氨基酸,屬中溫型腐生菌,喜蔭好涼。播州、匯川、桐梓、綏陽、習水三縣兩區地處大婁山脈中高海拔地帶,生態環境優越,多闊葉林、竹林資源,降雨充沛,氣溫適宜,特別適合種植竹蓀。2016年,遵義煙草在桐梓、播州、鳳岡等地,與貴州大學、貴州高原食用菌研究中心合作,利用10座烤房反季節種植竹蓀獲得成功。2017年,引進貴州四維竹蓀產業公司,四方共同開展紅托竹蓀野生種馴化和菌材替代研究,并爭取當地政府配套產業發展基金300萬元,規劃建設1個竹蓀產業示范園、3個菌種擴繁場。目前,全市利用閑置烤房、大棚和輪作煙地種植竹蓀50余畝,每畝可收干品200斤,最低保護價每斤260元,畝產值5.2萬元,產值260萬元。
羊肚菌,也是遵義煙田長出的一個“金蛋蛋”。它是子囊菌中最著名的美味食用菌,富含18種氨基酸,硒含量豐富。湄潭、鳳岡、余慶三縣多丘陵壩地,冬無凝凍,氣候條件好,特別適合生長。2017年,遵義煙草引進貴州神龍高科有機農業發展公司,與成都農科院、綿陽食用菌研究所合作,規劃建設1個羊肚菌產業示范園,利用煙、稻茬口種植羊肚菌,探索煙田高效利用模式,并開展羊肚菌種植加工技術研究。目前,三縣示范種植羊肚菌226畝,畝均產干品60斤左右,合同收購價每斤400元,畝產值2.4萬元,總產值500萬元。
黑木耳,又是遵義煙田長出的一個“金蛋蛋”。它屬中溫型腐生性真菌,喜散射光。大婁山以北的正安、務川、道真三縣,氣候適宜,青杠櫟木及作物秸稈資源豐富,特別適合發展黑木耳產業。2017年,三縣煙農利用輪作煙地種植黑木耳100畝,每畝菌包9000袋,產干品1100斤、產值3.2萬元,總產值320萬元。
遵義煙草積極推行特色現代農業,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壯大煙農多元經營增收的新產業新業態,煙區里長出了“金蛋蛋”,走出了一條扶貧致富新路。在這片智慧氤氳、激情澎湃的沃土上,遵義煙草人孕育了成就一生的夢想種子,譜寫著一篇篇動人心弦的華章,激勵廣大煙農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不斷開拓進取,傳承創新。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