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通水沒?”“來了,還挺清涼的,這下好了,今年種的煙和種的樹有保障了!”4月的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縣馬井村熱鬧非凡,一口口剛蓄滿水的水池邊熙熙攘攘的聚滿了人群。
類似的一幕幕,在麻隴鄉紅巖、莊房、馬井三個村到處都有……
“王書記,這座橋就交給你們了,以后的維護也要靠你們自己了,你們可不能馬虎哈,平時過往要注意提醒大家注意安全,河道淤積了要定時組織人員清理”米易縣局(分公司)工作人員語重心長的說到。
4月24日,伴隨著最后一座橋的交付,總投入資金820余萬元的米易縣2016年麻隴鄉煙水配套機耕道建設項目工程全部正式移交受益貧困村投入使用。
這是全省行業結合國家扶貧工作、政府扶貧規劃和地方貧困煙區老百姓實際需求,統籌兼顧,首次大規模以“煙基+扶貧”的方式實施的煙基工程。
項目自施工以來始終堅持高標準、嚴要求、精管理,克服了雨季施工困難、環保督查升級、林地占用糾紛等從前所未遇的重重困難,如期建成蓄水池12口,管網22條,溝渠8條,機耕路6條,鐵索橋2座,機耕橋1座,覆蓋了米易縣麻隴鄉紅巖、莊房、馬井三個貧困村,建成后受益灌溉面積10070畝,惠及216戶1200余人。
米易縣麻隴鄉紅巖、莊房、馬井三個村屬于深度貧困村,地處海拔1500~2300米的二半山區,地理位置偏遠,交通不便,土地多為旱地,村民大多只能種植玉米、小麥等經濟效益低下的作物,每年人均收入不到2700元,被全縣納入重點扶貧對象。
近年來,村民們開始發展烤煙種植,但是因為缺水,烤煙畝產值平均比其他水源條件好的地區少近四分之一。紅巖村民夫成明說:“這幾年種植烤煙為家庭也帶來一定的收入,可山區路不好,采收煙葉怕弄壞大多只能靠人力背,有時候太陽火辣辣的,背上一兩百斤走幾公里那個滋味……也因為缺水,遇到雨水不好的年頭,為了煙苗成活人力背水、牲口馱水,太辛苦了!”夫成明還說:“這幾年米易我們也想嘗試種多種幾畝烤煙,可是水不好,路不好,根本沒那么多勞動力,投入的其他成本也大,條件不允許,沒辦法。”
扶貧煙基工程極大地改善和提升了當地農業生產條件,打通了“科技種煙,產業興村”之路,形成了以烤煙為支撐的產業結構體系,優化了產業結構,使三個村的貧困煙農真正受到了煙葉產業發展的反哺,項目投入使用后預計烤煙加帶來的其他附屬經濟效益平均每戶一年能增收4000元左右。
2017年底,眼看煙水工程管網建設即將通水,馬井村村民馬付榮馬上將位于規劃區的6畝地整理出來準備種烤煙。建設期間,幾乎每天馬付榮都會路過引水工程的施工現場,每天他都會和施工隊打打招呼、問問進度,閑聊上幾句。如今工程完工了,馬付榮打心里高興。他說:“這個工程完成我興奮的,水渠修就從我家地里經過,想要取水澆灌,搭上膠管就是三分鐘的事,我家這幾畝地種植烤煙每年至少增收上萬元。”
莊房村村民李定華一直關注著家門前鐵索橋的建設,建設期間這個樸實的中年漢子多次請施工隊到家中做客,天熱了為大家端端水,下雨了請大家到家里躲躲雨。用他樸實的話說:“就是誰為我好,我就對誰好!橋都修到了我家門口了,不照顧照顧大家說得過去么?”如今,這個村的村民跨過門前這條阻礙了他們出行半個世界的小河,只需要一分鐘,不濕鞋,還可以騎摩托。
另外,煙草行業計劃總投資274.22萬元,同樣屬于“煙基+扶貧”的方式實施的米易縣白坡鄉松坪村土地整理綜合配套項目,目前也已經完成驗收,項目完成土地整理221.06畝,新建溝渠20條,引水管道1條,機耕道5條,生產道10條。現在正進行項目整理土地的測量再分配,計劃在五一節前完成交付,投入使用后將全面改善當地的種植條件。
近5年來行業在米易煙基建設項目中共投資6826萬元,先后建成了丙谷鎮新安村土地整理和煙水煙路項目、李明久村煙水煙路烤房群項目、普威鎮基本煙田土地整理綜合配套項目等多個大型煙基工程。對全縣成規模的種煙區域進行了土地整理改善了煙區群眾的種植條件、出行條件、生活用水條件,使人民群眾真正的得到了實惠。
據統計,行業近5年來累計向米易各鄉鎮捐贈321.8萬元,累計向米易縣地方財政繳納稅金3.266396億元,并在麻晃引水工程中投入援建資金1.17億元……
這一個個項目,一個個數據,在彰顯行業社會責任的同時帶來了良好的社會效益,贏得了群眾和政府的廣泛贊譽。
當地老百姓親切稱呼這些煙基工程為“民心工程”、“暖心工程”。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