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試驗,夏振遠一絲不茍。 杜星霖攝
人物簡介:
夏振遠,云南省煙草農業科學研究院植保團隊負責人,云南省煙草綠色防控重大專項技術負責人,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致力于煙草植物保護及煙草微生物應用研究。在煙草病蟲害綠色防控研究方面,分離采集云南煙區2694個病害樣品,分離、鑒定并保存34種病原,構建起云南煙草病原庫;建立煙草常見病害病原的分子檢測體系;開展GIS流行預警研究;制定《煙草根結線蟲病防治技術規程》地方標準。在煙草有益微生物利用方面,建立了云南本地生防資源庫;開展尼古丁、TSNA等方面的微生物降解研究,分離鑒定了1000余株有益微生物資源。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勵6項;發表核心期刊及以上學術論文38篇,其中SCI論文9篇;參與編寫專著4部;18項國家發明專利獲得授權。2015年被授予“云南省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稱號。
一名研究人員,多年如一日,在自己所涉足的煙草領域樂此不疲,動力是什么?
在夏振遠看來,科研的動力,是好奇心,是興趣,是責任,是一種科研精神。
這種精神,讓夏振遠在20多年的科研生涯里,心無旁騖地致力于煙草植物保護以及煙草微生物應用研究,并在多個領域處于國際領先地位。
如今,作為云南省煙草農業科學研究院植保團隊負責人、云南省煙草綠色防控重大專項技術負責人,夏振遠正帶領團隊在煙草植保這條道路上闊步前行。正如他自己所說,科學研究的道路只有起點,沒有盡頭。
2019年,夏振遠被評為行業煙草植物保護方向學科帶頭人。
“只要耐得住寂寞,一切科研道路上的困難都是紙老虎”
科研人員往往有一顆探知未知世界的好奇心。煙草植保,就是開啟夏振遠探索新事物的那扇大門。
“比如說,我們看到一種病蟲害,了解了它在書本里的模樣,結果到了田間一看發現不同,你的研究興趣立馬就會被激發起來……”提起煙草植保,夏振遠有說不完的話。
1996年從云南農業大學農學專業畢業后,夏振遠進入云南省煙草農業科學研究院接觸到了煙草栽培工作,不久后轉到植保專業,專門從事煙草中有害微生物的防治與有益微生物的利用方面的項目研究、科技開發、植保服務等工作。
1998年,初次接觸科研項目的夏振遠,加入了煙草根結線蟲病生物防治的研究團隊。
“當時這種病在云南煙區乃至整個西南煙區都很普遍,但防治方法比較零散,尤其是生物防治方面,缺少系統的梳理研究。”夏振遠說,整個團隊共有7人,大家歷時6年時間,在云南大學教授張克勤等專家的幫助下,經過大量試驗,最終研究出根結線蟲病微生物制劑,應用于20萬畝煙田,并形成了沿用至今的一套生物防治技術體系。
在接觸這一項目前,夏振遠還是一名跨行而來的“新兵”。
隔行如隔山。為了在最短時間內迎頭趕上,夏振遠把業余時間大都用在書本和試驗上,積極學習相關專業知識。夏振遠說,那段時間,煙科院里眾多植保方面的專家對自己幫助很大,遇到不懂的問題,老專家秦西云總會放下手頭的事情,耐心為他答疑解惑。至今,他仍然記得當時一次次到煙田進行病蟲害防治試驗的場景。
成功,從來不是偶然的。正如煙草農藝研究中心主任李軍營所言,夏振遠是一個有著科研情懷的人。“有情懷,就能堅持不懈,朝著自己的目標一直追逐下去。”李軍營如是說。
這種情懷,讓夏振遠在煙草病蟲害綠色防控研究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構建云南煙草病原庫,首次研究報道了煙草黑腳病,建立了煙草常見病害病原的分子檢測體系,開展GIS流行預警研究,挽回煙葉損失9360萬元,制定《煙草根結線蟲病防治技術規程》地方標準,平均防效達60%……
夏振遠說,諸多成績的取得,除了努力,更多的是因為有云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和云南省煙草農業科學研究院的支持。“正是有了充足的科研資金和四級科研平臺體系(省公司、研究院、州市公司技術中心、基層技術推廣站)的保障,我才能扎根科研,沒有任何后顧之憂。”
“只要耐得住寂寞,一切科研道路上的困難都是紙老虎!”直到今天,夏振遠對科研的情懷依然如故。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煙草植保研究成果能夠持久惠及煙農”
在夏振遠看來,煙草植保是一個應用性非常強的學科,必須要惠及煙農。
事實上,夏振遠與煙草科研有著一段很深的“淵源”。
夏振遠出生在內蒙古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自記事起,夏振遠就時常跟著父母到田間勞作。
“那時候,家里會種植一些晾曬煙,規模雖然較小,但也是家庭收入的一個重要來源。很多次,我親眼看到一個普通的花葉病就會讓煙田顆粒無收。”夏振遠說,年少時的經歷對后來煙草科研的選擇有重要影響。
“說實話,農業科學研究并非易事,不僅試驗周期長,而且樣本多、工作量大。”煙草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晉艷說。
以根結線蟲病的防治研究為例,僅僅是其中的接種試驗,夏振遠就用了上千個樣本,折返于十多處試驗點和40多個煙葉產區,反反復復經過6年多時間進行田間試驗。
在整個病蟲害防治研究的過程中,云南80多個主要煙葉縣都留下了夏振遠的足跡,每個地區生產部門的煙技員、田間地頭的煙農見到夏振遠,總會親切地叫一聲“夏老師”。
對于科研的艱辛,夏振遠毫不在意,他更多地感動于煙農對煙田特殊的感情。
“每一個煙農守護的是自己的希望。”每次下鄉,夏振遠身邊都會聚集起一群煙農,跟他聊起一樁樁故事,或靠種煙脫貧致富,或因病蟲害減產。
在晉艷看來,夏振遠所從事的一系列病蟲害綜合防治項目,既是煙草綠色防控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云南煙草商業實踐云南省委省政府“綠色能源、綠色食品、健康生活”三張牌的具體體現,更是關乎云南煙區千千萬萬煙農切身利益的扎實舉措。
煙農的需求就是夏振遠的追求。基于此,在根結線蟲病生物防治的基礎上,夏振遠又開始了根結線蟲病的綜合防治研究,最大限度幫助煙農減少損失。
自2013年開始,夏振遠牽頭成立20人團隊,以農業防治為基礎、生物防治為重點、物理防治為輔助、化學防治為補充,結合全省40多個主要煙葉產區的實際,經過5年的時間建立起完備的根結線蟲病綜合防治的體系標準,推廣后煙田畝綜合增收228元,煙農得到很大實惠。
更為關鍵的是煙農落后生產方式和生產觀念的改變。在云南省局(公司)、夏振遠團隊及各縣級局(分公司)煙葉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基于根結線蟲病的防治培訓,越來越多的煙農開始接受“輪作”“合理施肥”等生產方式,不斷提高煙株對病蟲害的抵抗力。
“以前,我們只看到化學防治的成本是藥劑成本,忽略了社會成本,污染后再治理,不僅成本高了許多,而且土地污染最終損害的是煙農的長遠利益。”夏振遠說,綜合防治和“治未病”的概念一樣,與其得病后再進行治療,不如在得病前增強自身免疫力,防患于未然。
如今云南煙區病蟲害的整體發病率已經控制在5%以內,但夏振遠絲毫不敢松懈。“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煙草植保研究成果能夠持久惠及煙農!這要求我們必須做得更好。”
夏振遠告訴記者,多年前下鄉調研的一幕讓他一直不能釋懷:一個煙農煙田里的煙苗剛栽不久就得了病,由于處理不及時幾乎全部死掉,煙農坐在煙田里看著煙苗痛哭流涕卻無能為力。這讓夏振遠覺得自己身上的擔子依然很重。
從去年開始,夏振遠牽頭開展“互聯網+煙草植保”研究項目,建成后,通過相關平臺,煙農可以在第一時間獲取解決病蟲害的方法,可大大提升防治效率。
關于科研工作,夏振遠表示,只要條件允許,他會一直在這條道路上堅定地走下去,終身學習,終身奉獻。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