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空如洗,云淡風輕。走進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丙麻鄉,到處是煙農忙碌的身影,烤棚里金黃色的煙葉散發出濃郁的香氣,眼下正是收獲和烘烤煙葉的好時節。
提及“煙農”一詞,人們聯想到的是那些與“金葉子”為伴、用勤勞的雙手在煙田里刨出幸福生活的人。55歲的退伍老兵趙偉就是依靠種煙脫貧致富的典范。“我去年種了20畝烤煙,收入7萬多元,不僅還掉了貸款,還給兒女們買了一輛小車!”在一座彌漫著煙香的烤房邊,老兵趙偉講述著自己與“金葉子”的故事。
趙偉在一片片廣闊的土地上、在綠茵茵的煙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精心呵護著煙苗。“我24歲從部隊退伍回到家鄉就開始種烤煙,從1988年到現在,30年來從未間斷過,我就覺得栽煙劃算,種其他作物的收益都不如烤煙”。老趙的語氣里充滿著自豪,也飽含著滄桑。
烤煙產業是當地的傳統支柱產業,是廣大干部群眾廣泛認可的“經濟效益高、脫貧致富快、產業發展穩”的核心產業。隆陽區有著得天獨厚的適宜烤煙生長的自然環境,再加上多年來,當地煙草部門的干部職工們身體力行地為煙農“造血”,力促煙農“輕松種煙,愉快賣煙”,幫助煙農減工降本、增收致富,隆陽煙區就是這樣憑借著“天時、地利、人和”,逐漸成了“工業原料需求最旺盛的煙區”“云南首屆最具影響力煙區”。
說起過去種煙的經歷,老趙很感慨:“現在種煙比起早年種煙可輕松多了,以前種煙特別辛苦。過去,我們要自己點種育苗,還要跑到很遠的地方用牛車、騾車拉水回來澆煙。烘烤全靠‘土炮樓’,每天24小時守在土烤房前,高溫難耐,溫度和濕度全靠人工掌握,烤出的煙葉難免質量不好,成色差,價錢自然就賣不好,收入也就不高。”
從初次種煙到現在成為有經驗的老煙農,老趙練就了一身種煙好本領。30年的種煙歷程,其中的艱辛自不必言。“種煙是門技術活,我種煙這些年來每年堅持做記錄,施肥情況、煙葉長勢、產量產值分析等記得清清楚楚。每年煙葉一賣完,我自己都會總結經驗教訓,對來年種煙很有幫助。”老趙對種煙很有一套。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煙葉烘烤的香氣中,老趙迎來了自己親手構建的理想生活,建新房、買轎車。“這些年來,政府和煙草公司對煙農的優惠政策、扶持力度不斷加大,我也擴大了種植規模,2013年,我用賣烤煙攢的錢建起了現在這座兩層小洋樓,全家都從原來的土房子搬出來了,日子越過越好!”老趙的幸福感和滿足感溢于言表。
老趙現在還多了一個身份——烤煙技術輔導員,他在自己種煙脫貧致富的同時也熱心幫助鄉鄰,將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與經驗毫無保留地教授他人。不少種煙戶找他取經,遇到疑難問題前去請教,熱心腸的老趙每次都是有求必應。
三月大棚育苗,四月大田整地,五月煙葉移栽,七八月烘烤加工,九月收購交易……老趙一年四季風塵仆仆地躬耕于煙田,收獲了一片片帶著希望的“金葉子”。以煙脫貧,因煙而富,在這個美麗的鄉村里,還有許許多多像老趙家一樣通過煙草產業看到希望、耕耘未來的家庭,他們將種煙賺錢的夢想真正折射進現實,將一曲曲幸福的歌謠唱響于青山綠水間,昂首闊步邁向“產業興、鄉村美、村民富”的小康之路。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