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漸濃,層林盡染。9月5日,驅車沿村邊道路往南行駛,一路風景美如畫。20多分鐘后,停車步行10多米,一座枝頭掛滿果子的蘋果園豁然出現在眼前。
蘋果園的主人名叫吳榮忠,是一名彝族漢子,今年49歲,是云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西北勒鄉洛戈底村第一位種植烤煙的煙農。這座蘋果園占地100余畝,是吳榮忠發展非煙產業的得意之作。
△吳榮忠(中)和他的果園 紅河州局(公司)供圖
漫步于蘋果園中,2米來寬的硬化路一直修到果園深處,水池、滴灌系統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幾名工人正忙著摘蘋果。“這是今年成熟的第一撥蘋果,保守估計能賣10來萬元。”吳榮忠說。
“現在的生活放到以前,做夢都不敢想。”從蘋果園回到村里,坐在自家幾年前新建的3層小樓前,吳榮忠很是感慨。
西北勒鄉位于蒙自市東北部,屬高海拔山區,這里石山縱橫、石頭裸露、石漠化嚴重,水資源缺乏,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曾經,受制于惡劣的耕作條件,吳榮忠一家辛辛苦苦種下的百余畝玉米,一年只有2000多元的純收入。干農活之余,吳榮忠到附近打零工補貼家用,妻子則用背簍背著種在玉米地里的山黃瓜,步行至10多公里外的集鎮販賣,全家年均純收入僅有4000多元。
2004年,吳榮忠到臨縣打工的時候,從一位工友口中聽到了一條令他心動的消息。工友告訴吳榮忠,他的親戚在老家種了幾畝烤煙,一年能有1萬多元的收入。由此,這個樸實的彝族漢子,心生變念。
西北勒鄉的貧困,牽動著當地煙草部門的心。2005年,當地煙草部門將西北勒鄉作為新煙區發展對象。在這個高海拔山區種植烤煙,可行性有多少?當地煙草部門在對全鄉土壤、氣候、環境進行全面分析的基礎上,得出了結論:可行。
得知這一消息后,吳榮忠趕回了老家,提出了烤煙種植的申請,成為全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發展新煙區,當地煙草部門的工作做得很細。他們在進行煙區規劃的同時,安排業務骨干駐村做好技術指導服務,保證烤煙生產、烘烤環節不出問題。當年,吳榮忠種植8畝烤煙,收入1萬多元。種煙之余,熱愛鉆研的吳榮忠對普通烤房進行了研究。經他改造的普通烤房,烘烤損失率顯著降低,畝均收入增加400元以上。
吳榮忠的成功,讓西北勒的鄉親們看到了希望。如今,吳榮忠種植烤煙的面積已發展至32畝。多年來,在他的帶動以及當地煙草部門的悉心幫助下,全鄉150戶鄉親依靠種植烤煙擺脫了貧困。
種了幾年烤煙,吳榮忠有了一定積蓄,閑不住的他開始摸索發展非煙產業的路子。經人介紹后,吳榮忠在自家的承包地里陸續種下了早熟和晚熟的蘋果樹苗。現在,吳榮忠蘋果園的面積已擴大至200余畝。為了擴大銷售渠道,這兩年小兒子做起了電商,全家每年線上、線下賣蘋果的收入超過30萬元。
吳榮忠的事例,只是西北勒鄉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
暢步于村中,一幢幢造型各異的小樓鱗次櫛比,道路一側停放著不少小轎車、農用車;籃球場上,一群孩子玩得高興。如今,全鄉煙區水利工程、機耕路、煙葉調制設備、煙草農業機械、育苗設施配套完備,極大改善了鄉親們的生產生活條件,“石頭縫里奔小康”的夢想,在這里照進了現實。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