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東方煙草報》報道 3月24日,記者跟隨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煙草專賣局(公司)的幾位同志,走進位于桂西北茫茫大山中的南丹縣里湖瑤族鄉紀蘭村(行政村),了解煙葉生產情況。
在從村委會駐地趕往紀蘭村蠻告屯的路上,我們遇到一位身穿齊膝白褲的中年男子,他正在組織幾位村民整理土地。
“這種服飾就是白褲瑤人的代表性服飾。”同行的南丹縣煙草專賣局(營銷部)副經理何明雄向記者介紹道,白褲瑤是瑤族的一個分支,因其男子穿白褲而得名。全國白褲瑤總人口約3萬人,其中2.2萬名白褲瑤人生活在南丹縣的里湖、八圩兩個瑤族鄉。新中國成立前,白褲瑤維持著刀耕火種的原始生活。時至今日,他們仍保留著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階段的社會文化信息,其婚俗、葬禮、服飾等原汁原味的民俗風情,被專家學者稱為人類氏族社會的“活化石”。
“這位白褲瑤人叫柏文金,是蠻告屯的種煙戶。”同行的里湖煙站副站長何海東告訴記者。他也是負責這個片區的煙技員。
看到我們,柏文金停下手中的活,跟我們打招呼。
“整這些地是準備種煙的嗎?”記者問道。
“是的。”柏文金的漢語不是很流利。
“今年打算種多少畝?”
“兩個人,100畝。”
幾句簡單的對話之后,記者和柏文金之間的交流就要靠“翻譯”了。在何海東的“翻譯”下,記者了解到:41歲的柏文金已經種煙十多年了,屬于白褲瑤人中思想比較超前的。2009年,他告別了大山深處紀蘭村董平屯的茅草屋,來到交通條件相對比較便利的蠻告屯,并建起了磚瓦房。
“蓋房子,除了政府補貼的1.1萬元,其他的都是種煙掙的錢。”柏文金高興地說,2012年他種煙20畝,純收入3萬多元。去年年底,他添置了一輛新摩托車。
據何明雄介紹,現在還有很多白褲瑤人居于深山之中,以打獵為生,平常種點玉米自己食用,人均年收入不足百元。柏文金這個收入水平不僅在白褲瑤中,即使在當地村中也算是很高的了。
說話間,又有一位白褲瑤男子走了過來。
“這位就是柏文金的合伙人,叫陳明才,他還是紀蘭村村民委員會的副主任。”何海東介紹道。
今年28歲的陳明才,是當地白褲瑤中為數不多的“見過大世面的人”。2004年,他報名參軍,2006年退伍后在里湖瑤族鄉政府駐地做過小生意,2009年從董平屯搬遷到蠻告屯后便開始種煙。
2012年,他種了5畝煙,純收入1萬多元。嘗到甜頭的他堅定了種煙致富的信心。在何海東的指導下,他和柏文金一起流轉了100畝的山地,嘗試進行規模化種植。
自3月10日起,陳明才和柏文金花費1萬多元雇了一臺挖掘機對成片的山地進行整理,并修了一條田間道路。“前天我們鄉長來看過,答應給補貼1萬元。”陳明才高興地說。
記者采訪期間,連片煙田旁邊的5座密集式烤房正在緊張的建設之中。“烤房需要15萬元,全部由煙草公司出資。除了烤房,還有煙苗、薄膜、化肥、農藥等,煙草公司都進行補貼。”陳明才說,“現在,國家有非常好的民族扶持政策,煙草部門也對煙葉種植進行扶持。我們要抓住機會,盡快富起來。”
“在這里發展煙葉生產,我們不光是為了獲得優質的煙葉,更重要的是幫助這里的老百姓特別是白褲瑤的鄉親們盡快脫離貧困,讓他們的生活盡快好起來。”何明雄說。
陳明才憧憬著:“如果不出大的意外,今年我們兩人的純收入能夠達到15萬元。同時,也會給我們村的村民帶來不少收入。我們計劃著,過幾年條件成熟的話,我們將組織煙農專業合作社,大家一起種煙致富,住磚瓦房、騎摩托車。”
說完,他笑了起來。
大家的笑聲也隨之起來,在山中回蕩著……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