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摘自《東方煙草報》 近年來,在“京煙首善”文化指引下,北京市煙草專賣局(公司)各區縣局(公司)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以文化人,并進行各具特色的探索和實踐,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浸潤職工心田,提升同心聚力、共同發展的軟實力。
場景一:
“他參與了我國核研究工作,他為祖國隱姓埋名幾十年,他是中華民族的驕傲……這個人就是‘兩彈’元勛----鄧稼先!”伴隨著門頭溝區煙草專賣局(公司)專賣科職工孫葦渾厚的聲音,幕布上出現了鄧稼先的照片,臺下的觀眾是專賣科的職工。
隨著幕布上一張張照片和一段段視頻的出現,鄧稼先為國家奉獻一生的感人經歷吸引了臺下觀眾。
這是門頭溝區局(公司)專賣科第15期“百科講壇”上的一幕。
門頭溝煙草:多彩文化活動提高隊伍素質
為適應行業改革發展新形勢和專賣管理工作內容、任務的新變化,克服當前隊伍建設中的短板,門頭溝區局(公司)專賣科將企業文化建設和隊伍建設相結合,開展一系列活動。“百科講壇”就是其中一項。
門頭溝區局(公司)的專賣隊員大多為“80后”,他們有想法、有闖勁、有創造力,但也存在著綜合能力不強的弱勢。如何進一步提高隊伍素質?曾火爆一時的《百家講壇》給了專賣科科長賈洪波啟發。他們借鑒《百家講壇》的形式,開展“百科講壇”,讓每一名職工自主選題,利用業余時間收集資料、制作PPT,為大家授課。
如今,第一輪“百科講壇”已結束,從醫學、家居布置、歷史事件到理財知識、人情風俗等,14期內容豐富多彩。在為聽眾開闊了視野的同時,每一名主講人也從中收獲了很多。
“我們既是主講人也是聽眾,不僅鍛煉了寫作、語言表達和多媒體應用等能力,而且也使我們對自己和他人有了新的認識。”剛剛做完講座的孫葦說。
“從選題、收集資料、歸納、制作PPT到布置會場、講授,每次活動,都離不開同事的協助。如今,科里的學習氛圍越來越濃厚。”專賣隊員薛紹昆感嘆地說。
……
“開展多彩的文化活動不僅豐富了職工的文化生活、提高了隊伍素質,而且使職工對企業內在精神力量更加認可和堅守。下一步,我們要將這個活動從一個科室擴展到區局(公司)其他科室,打造一支更團結的隊伍。”門頭溝區局(公司)局長(經理)訾學東說。
場景二:
“您好,您訂的煙到了;您訂的煙是X條,請查收。”去年年初,順義區北小營芳芳超市的老板張建國覺得有點兒摸不著頭腦,與自己每周都見面的順義區煙草專賣局(公司)配送人員最近說話越來越客氣了。
在順義區,有這種感覺的不只是張建國,所有的零售客戶都感受到了這種變化。原來,這是因為順義煙草從2012年1月1日啟動了配送文化建設。
順義煙草:配送文化構建和諧客我關系
“根據北京市局(公司)關于推進‘京煙首善’服務品牌的建設要求,順義區局(公司)將企業文化建設納入到2012年重要工作議程。配送人員直接與零售客戶打交道,一言一行代表著企業的形象,體現著企業的價值觀。我們要求精耕細作、以客戶為中心開展配送文化建設,為卷煙零售客戶提供規范、親情、優質的服務。”順義區局(公司)局長(經理)孫立勇說。
順義區局(公司)以“京煙首善、從我做起”為配送文化口號,要求做到“三嚴禁”、“四規范”、“五用語”,以達到“四個100%”,即卷煙出入庫準確率100%、配送準確率100%、貨款回收準確率100%、客戶簽字率100%。
如何保證“四個100%”?“有‘秘訣’!我們在周轉筐上標記序號,‘排路順’!”順義區局(公司)配送科科長張治水笑著說。
什么是“排路順”?原來,對于需要接力配送的區縣而言,在搬運入庫后,卷煙次序全部被打亂了。為解決這個問題,順義區局(公司)提前一天進行二次分揀,根據訂單,按照路段、戶數,依次將卷煙排好順序,先配送的放外邊,后配送的放里邊,為第二天快捷配送做好準備。
對于順義區局(公司)來說,配送文化建設只是開端,營銷、專賣等部門還會陸續開展相關活動。“我們要將文化內涵印在職工心里,將服務意識根植在職工腦中,打造‘京煙首善’的形象窗口。”孫立勇說。
場景三:
“人的視力有兩種功能:一個是向外去,無限寬廣地拓展世界;另一個是向內來,無限深刻地去發現內心。我們的眼睛,總是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在平谷煙草的會議室里,職工們正在觀看《百家講壇》。
像這樣的“文化大講堂”在平谷煙草已經舉辦了多期。
平谷煙草:用文化改變人
企業文化建設是關于“人”的工作,即如何凝聚人、引導人、激發人。企業文化建設必須以人為本,在實踐中注重引導人的思想與觀念,幫助職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啟發職工,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平谷區煙草專賣局(公司)局長(經理)陳江華認為,企業文化建設是一種文化的傳導,要讓職工有一顆能夠敏銳感知美好事物的心,從心出發,在潛移默化中讓文化真正入腦入心。為此,平谷區局(公司)在每周五下午開展“文化大講堂”活動。
從“美是看不見的競爭力”、“走進音樂的世界”到“高品質溝通”、“公文寫作”等,文化大講堂的內容豐富精彩。
“‘高品質溝通’一講讓我印象深刻。以前,工作中我不太注重溝通技巧,有時跟同事溝通時會受阻,我還不明白為什么。聽了那期大講堂后,才意識到原來是溝通技巧的問題!”財務科劉宜說。
“是啊,不管是與同事還是零售客戶,我們要根據不同的對象選擇不同的溝通方式,工作才能更高效!”專賣科龐軍在一旁補充道。
一次次“文化大講堂”,豐富了職工的精神生活,拓寬了職工的知識面,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職工的素質。文化入心,影響的是人的方方面面,傳遞的更是一種企業文化的正能量。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