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毛澤東主席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發出預言。八十多年以后的今天,火紅的贛南老蘇區,各行各業又如火如荼地掀起振興蘇區經濟的新高潮。請看贛州市局(公司)一串串讓人刮目相看的數據和令人艷羨的榮譽:實現利稅從2003年的1.08億元到2012年的12.2億元,增長1029.6%,實現利稅已經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的高位增長。2005年以來至今名列贛州50強企業前茅;連續三年被公安部、國家煙草專賣局評為“全國卷煙打假工作先進集體”,連續多年被贛州市政府授予“支持工業發展特別獎”,2012年榮獲全省系統工作業績考核、專賣管理工作先進單位。
沉甸甸的碩果彰顯了贛州煙草人秉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凝聚了贛州煙草人奮力拼搏的汗水,凸現了贛州煙草人在“火”文化的熏陶下“聚薪燃盛火、齊志鑄輝煌”的壯志豪情!
歷史淵源:“火”文化的誕生
企業文化,是指企業在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在長期的生產經營活動中生成和發展起來的企業員工共同持有的企業價值觀、企業精神和以此為核心而生成和發展起來的員工信仰理念、行為準則、工作作風、傳統習慣等共同體。企業文化集中反映了整個企業的特點、風格、張力與信譽度,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整個企業,無聲無息地決定著企業的命運,是企業生存、競爭、發展的精神和靈魂。企業文化一旦為員工形成一種共識,就會以一種無形的力量去規范和調整自己的行為,真正成為一種自覺的行動。
贛州——江南宋城,客家搖籃,紅色故都。它,歷史悠久,人文璀燦。歷史在這塊土地上演了一次次文化盛景盛唐大宋,贛州以火一般的激情,鑿梅關、十八灘,燒名瓷,把這片南蠻荒野創造成了“冬無寒土,貨物如雨,商賈如云”的始于唐宋影響兩個世紀的經濟繁榮之地;西晉至清,贛州接納了薪火傳承的一代代中原漢民,漢畬文化融和,誕生了偉大的客家民系,成就了客家搖籃之美譽;上個世紀三十年代,贛南更是演繹了火一般的激情燃燒的歲月,誕生了紅色蘇維埃共和國,啟動了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征第一步。
在中國,火如同華夏五千年文明的啟蒙之手,把炎黃子孫從黑暗、蒙昧中引往光明、智慧。無論是上古的鉆木求火,還是北京奧運圣火;無論是井岡山革命的星星之火,還是紅都瑞金的蘇區燎原烈火;無論是中原漢先民南遷入贛時高擎的火把,還是客家人歡慶豐收時的竹篙火龍……火,承載著光明與幸福,撒播著熱情與希望,傳遞著溫暖與力量,熾出蒸騰熱烈、生機勃勃的火之精神,照亮了歷史的天空,烘托出偉大的時代,澆鑄了火紅的事業,淬煉出奪目的文化。
為了能夠貼近實際,提煉出適合自己的企業文化,贛州市局(公司)通過廣泛開展社會調研,重走長征路、開展企業文化大討論和征集企業文化標志等活動,從地域文化和傳統文化中淬取了火的精髓,汲取火的力量,提煉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火”文化品牌,并大力開展“火”文化建設活動,探索出了一條以文化強基礎,以文化增活力的發展道路,譜寫出了一曲“聚薪燃盛火,齊志鑄輝煌”的優美樂章!
精心澆灌:讓“火”文化內化于心
十年企業靠經營、五十年企業靠制度、百年企業靠文化。在贛州市局(公司)領導看來,要使“火”文化精髓根植于每個員工的心中,就如同樹底下的根,只有扎得深、扎得廣,才能吸取足夠的水分和營養,保持樹木的枝繁葉茂。
為使“火”文化理念在全體員工中入心入腦,贛州市局(公司)在確定“火”文化之后,立即著手編撰《贛州煙草企業文化手冊》,將中國煙草行業共同價值觀、行業愿景、行業使命、行業精神、行業行為信條、行業行為準則和贛州煙草企業哲學、愿景、使命、精神、核心價值觀及企業品牌形象、環境形象、領導形象、員工形象等作為《贛州煙草企業文化手冊》的重要內容,做到每位干部職工人手一冊,組織職工認真、反復學習宣貫,并將每年的七月份定為企業文化宣傳月,持續加強干部職工對“火”文化的理解。
完善信息化管理體制,建立起上下聯系、縱橫暢通的“火”文化信息網絡,及時更新“火”文化建設的相關信息,始終保持“火”文化的先進性和鮮活力。
加強培訓,熟記于心。利用班前班后會、局域網、技術學習日等載體,定期開展“火”文化專題培訓,有計劃、分章節組織員工進行系統地學習培訓,邀請企劃專家前來授課,并開展論壇、研討、講座、交流活動,提高員工對“火”文化的認識程度。
進行自我啟發式教育。把“火”文化教育的主動權讓給職工,讓職工唱主角,通過“火”文化演講、文藝匯演、征文、舉辦“火”文化知識競賽等活動,讓職工把自己的認識、感受講出來、唱出來、寫出來,把個體意識、情趣和實際效果融入“火”文化教育,讓“火”文化入心入腦,落地生根。“這樣的自娛自樂活動,勝過100遍的死記硬背,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記住了我們的行為準則和服務理念”參與活動的員工小劉興奮地說。
進行關聯層次式教育。根據群體中的不同成份結構,分層次開展“火”文化教育,如領導層、員工層,或“一幫一”、“結對子”等相互幫扶相互監督活動。
營造氛圍。加大投入,不斷提高裝備水平,完善基礎設施,優化生產環境,使職工時時處于“火”文化的環境和氛圍中。一是在工作場所積極建設“火”文化園地、“火”文化長廊、懸掛“火”文化標語口號、設置“火”文化櫥窗和“火”文化墻。二是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火”文化活動,如知識競賽、有獎問答、技術比武、勞動競賽、座談,征集“火”文化漫畫等活動,形成濃厚的“火”文化氛圍。三是積極改善環境,把“火”文化環境建設向下延伸、向生產一線延伸、向關鍵崗位延伸,對重點部位進行美化、亮化、規范化,主要工作地點達到凈化、標準化,使“火”文化延伸到每一個工作地點,為職工創造一個良好的生產作業環境,使廣大職工在潛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中,始終保持“用燃燒的激情去工作,用火一樣的熱情去感動每一位消費者,用火一樣的真情去回報社會,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發出自己的光和熱”的狀態。“置身于‘火’文化的氛圍中,時時處處都能感受到企業文化的氣息,想不干好工作都難!”員工小李調侃說。
勇于實踐:讓“火”文化外化于行
文化建設,貴在實踐
“火”文化建設,在贛州市局(公司)盧衛銘局長(經理)看來,就是要和省局(公司)“系責于心、履責于行”的責任文化對接,將“火”的優秀品質、“星火”服務品牌貫穿工作始終,對客戶進行“暖心”服務。在全面宣貫“火”文化的同時,贛州市局(公司)更將企業文化這只“無形的手”潛移默化到企業管理當中,讓“火”文化融入到工作的全過程,滲透到全體員工的一言一行。
建立導向,細化目標。在“火”文化建設中,贛州市局(公司)緊緊圍繞企業的中心任務,抓住工作的薄弱點,實行目標化管理。根據企業的工作實際,制訂出“火”文化建設的目標和措施,確定“火”文化建設的努力方向,積極發揮“火”文化的導向作用、規范作用、凝聚作用和激勵作用,確保企業管理目標及發展目標的最終實現。一是解決價值觀問題,提供導向服務。引導全員認清“責任”與生產、與效益、與發展的關系,把“責任”與“奉獻企業”有機地結合起來,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為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正確的導向。二是解決理念問題,提供動力服務。在職工中牢固樹立“責任重于泰山”、“人人講責任”、“處處有責任”、“事事顯責任”等理念,突出“責任”的重要性,讓先進的工作理念始終融入職工的思想意識深處,成為指導、規范、約束員工行為的無形力量,促使他們自覺地承擔責任、按章作業、正規操作。三是解決行為規范問題,提供保障服務。結合目前企業的中心任務和改革方向,進一步統一企業內部的工作行為規范,把復雜的工作簡單化,把簡單的工作細化量化,“定其責、告其責、問其責”,告訴員工崗位工作職責、遵循的規則和制度及其承擔的責任,讓每位員工明確各自崗位的工作目標、要求、崗位標準等事項,使其“知其責、盡其責、盡到責”,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責任明確、獎罰分明的“責任鏈”和制度體系,為企業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提供堅強保障。
健全制度,強化考核。建立健全企業文化管理制度,變無形為有形,變柔性為剛性,形成規范化、制度化、人性化的約束機制。同時,建立起以黨組為核心,橫聯黨政工團,縱貫各市、縣局、科室(部門)的所有煙草職工參與的、立體交叉的“火”文化建設隊伍和責任體系。在日常工作中,注重把組織上的網絡優勢轉化為工作上的綜合效能,解決好“平行面”、“延長線”和“差異點”的問題。加大考核力度,使企業文化建設落到實處,從而有效實現贛州煙草“火”文化的軟著落。
積極探索,與時俱進。企業文化要適應形勢的變化和需要,始終保持一種主動狀態,必須積極探索新形勢下責任文化建設的規律和方法。一是善于調查研究,調查了解新情況、新問題,動態地掌握企業的各種狀況,為正確地確立各階段企業文化建設的任務爭取主動;二是善于調整方向,致力于解決職工群眾關心的熱點和焦點問題,致力于解決制約企業發展的重大問題,緊密結合工作實際,在企業文化建設的內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機制等方面進行創新,使之不斷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三是善于總結提高,不斷探索研究、提煉總結新的創建經驗,并用以指導企業文化建設的正常開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