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向朝模,男,42歲。2003年進入煙草行業工作,先后在重慶市武隆縣茶園煙草點、趙家鄉煙草點任煙技員,2007年至今在白云鄉煙草點任點長。
在重慶市武隆縣白云山深處,有一個一心服務煙農致富、用真情呵護白云山上“金葉”產業發展的人,他被煙農親切地喻為白云山上的“吉祥鳥”。這個人就是白云鄉煙草點點長向朝模。
白云鄉是武隆西部大山深處的一個高寒偏僻貧困山鄉,以前主要以烤煙種植收入為主,可近些年受蔬菜、藥材、生豬等產業沖擊,加之境內煤炭產業發展吸引了大批煙區勞動力,烤煙生產不斷萎縮,2007年全鄉種植面積僅為200畝。
?
向朝模幾年如一日,奔波在服務煙農的路上
眼看煙葉生產在新一輪優化布局調整中即將退出白云山,白云鄉黨委鄉政府急了,多次要求煙草部門派一名得力的煙技員到白云鄉為其幫助恢復傳統骨干產業。2008年初,該縣煙草分公司決定把這個重擔交給已在煙葉生產戰線上打拼了10多年并且熟悉農村基層工作的向朝模。
來到白云鄉,正值春播育苗季節,向朝模迎著凜冽的寒風,踏著漫山的積雪,白天走村串戶落實面積,晚上就住在煙農家與大家談心。他走進曾經參與傳銷以致一貧如洗的李友貴家,坐到體弱多病的貧困戶李友培家的火爐邊,與家庭困難的李小云、王登明等人進行幾個晚上的長談……針對大家的一些疑慮,向朝模拍著胸脯向大家承諾:“只要按我說的要求種煙,如果不能增收致富,虧了由我賠?!?/p>
看到新來的煙技員誠心誠意為大家服務,這一年本想外出打工的李云貴、丁家英等幾戶煙農增強了種煙信心,主動要求擴大種植面積。在向朝模的宣傳引導和幾戶煙農的帶動下,全鄉種煙面積恢復發展到432畝,在2007年的基礎上翻了一番。
那一年,向朝模為了指導煙農生產,成天騎著一輛摩托車穿梭在3個村11個種煙農業社,忙碌得像一只吉祥鳥在田間飛來飛去。春天備肥時節,煙農們因農事繁忙沒時間到煙草點購運煙肥,他自己貼上800元雇用一輛農用車,將40多噸煙肥分別送往11個農業社,幫煙農解決生產實際困難;李友貴、李友培等10多戶煙農是剛開始種煙的“新手”,技術掌握差,他就整天和他們待在地里,面對面、手把手指導,直到他們能獨立操作為止;一些村社煙苗出現病蟲害,他就“雪中送炭”,將各種農藥送到煙田,和大家一起及時撲滅病蟲害;煙葉烘烤季節,他日夜巡走在70多座烤房間,提醒大家正確掌握烘烤技巧……
“那段時間,無論白天黑夜,只要聽到‘突突突’的摩托車聲音,就知道是向師傅進村來了?!崩钣奄F十分感動。
?
向朝模(右二)給煙農指導煙葉烘烤、分級技術要點
一年下來,在向朝模的精心指導下,白云鄉廣大煙農著實收獲了一個“金”秋。全鄉收購煙葉產量6.8萬公斤,上中等煙比例占78.8%,總產值實現83.2萬元,煙農戶均收入達1.31萬余元。這一年,向朝模也被武隆縣人民政府評為“烤煙生產先進個人”。
2009年初,該縣煙草分公司領導打算把向朝模調到和順鎮去負責現代煙草農業示范園建設。消息一傳出,就在白云鄉政府和煙農中間引發了一場情感的“地震”。白云鄉黨委書記鄧濤幾次找到縣公司“說情”,不要調走向朝模,廣大煙農更是舍不得,強烈請求留下這只帶給他們財富的“吉祥鳥”。在黨政和眾多煙農的“求情”下,這只“吉祥鳥”最終還是留在了白云山上。
這些年,因為向朝模情傾白云山,全身心服務煙農,深受黨政、行業和煙農的好評。白云煙點連續多年被白云鄉政府評為“支農先進單位”,2012年,向朝模個人被武隆分公司授予“特別貢獻獎”。今年,他針對勞動力大量外流,部分土地拋荒的實際,創造條件鼓勵有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農戶去承包經營,有效解決技術與勞力不足的“瓶頸”制約。其中該鄉一養鴿專業戶黃林,就用自己的資金、技術與當地4戶煙農的土地、勞力有效結合起來,實現了規模種植120畝。就連遠在黔江的創業人士向昌錦,也投資到了這片熱土,承包500畝進行規模種植,“在煙葉生產中,通過創新生產組織模式,他在煙農和市場之間,搭起了一條‘合作共富’橋?!蔽渎》止窘浝硇芟驏|對向朝模如是評價。
2013年豐收時節,白云山深處再傳出佳音?!安沤皇蹆纱螣熑~,就已進賬了17000多元。”今年才合伙投資種煙的黃林一臉喜悅地說,“盡管今年遭受了嚴重干旱,但通過向師傅開出的增收措施,估計能實現收入在36萬元左右,每戶能純賺5萬元以上!”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