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份,記者一行來到福建煙區采訪當地煙葉種植情況,在沙縣夏茂鎮,當地分公司工作人員拉著我們的手,說要給我們介紹一位當地的“明星”煙農——陳明極。
陳老板在沙縣遠近聞名,是當地知名度極高的“能人”。他當年45歲,是土生土長的沙縣人。早年在溫州打過工,后來自己當起了老板,生意也做得有聲有色。從2002年起,精明的陳明極嗅到國家農業政策的利好,盤算起了“土地經”。開始是種水稻,2006年開始涉足煙葉種植,2013年借助當地土地流轉政策支持,他在夏茂鎮承包了350畝土地種植煙葉,輪作水稻等農作物。煙葉長勢不錯,就等著年底豐收了。不僅如此,陳明極還謀劃著2014年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
“我正打算去工商局注冊成立自己的家庭農場呢”,陳明極臉上掛滿笑容說道。
陳明極的家庭農場實際上相當于一個種煙大戶的升級版。350畝的煙葉種植面積,對于并非鐵桿煙農出身的陳明極來說,不啻為一項大手筆。家庭農場能否順利實現,土地流轉是首要一環,通過當地煙農合作社的平臺,老陳與鄉鎮政府、村委會溝通順暢,在煙草部門的支持下,陳明極的350畝承包土地很快落實到位。
陳明極對于這種便利也有感而發:“中央一號文件不是提出‘家庭農場’嘛,鼓勵支持農村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現代煙草農業又為我們提供了硬件基礎支持和種種便利。這對我們農民來說是發展的春風。”
作為“能人”,陳明極積累了一定的管理經驗,他的家庭農場經營模式也很有特色:農場生產物資、資金投入及種植風險均由他自己承擔。350多畝地,由他本人和8個生產小組分工打理,各司其職,發揮各自特點。陳明極主要負責企業的戰略規劃、協調土地、人力、銷售,8個生產小組各司其職負責煙葉具體生產種植。通過集中整合和配置資源要素,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經過當地煙站的技術指導,農場生產小組的種植技術也日趨完善。
談起未來的打算,陳明極信心十足。他爭取2014年再多流轉500畝,把產業做大,并且以后進一步和大型種子公司合作。陳明極還有一個更大的心愿:打造品牌家庭農場!
如今在夏茂鎮,陳老板這位“明星”煙農的示范效應已開始顯現。人們發現,之前與陳老板合作過的一些煙農開始“自立門戶”,自發擴大煙葉種植面積,并利用輪作空擋開展蔬菜、水果的大棚種植。向“集約化”、“規模化”要效益,這在夏茂鎮蔚然成風。
當有人問起陳明極擔不擔心被人搶飯碗的時候,他樂呵呵地表示毫不擔心。
“老陳巴不得身邊的煙農都做出規模,這對他‘做產業’更有利!”一旁的沙縣煙草專賣局局長黃本榮向我們道破“天機”。原來,在當地煙葉、水稻輪作機制下,掌握了渠道的老陳正盤算著做“水稻制種渠道商”,統一對外銷售,統一渠道,賺取差價。
陳明極在農業生產上有著豐富經營管理經驗,他投身煙葉生產,究竟是看中了煙葉生產的哪些優勢?他給出的回答很理性:“我看中的主要是煙葉收購價格穩定、技術服務到位以及基礎設施有保障。我這幾年從事煙葉生產規模種植很依賴這三點。我想這也是大多數煙農持續種煙的主要因素。”
行走在煙區,我們看到越來越多富有管理經驗的能人,回家鄉做起了自己的事業,而對于那些從農村走出去的青年人來說,家鄉也不再是“回不去的故鄉”。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