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某培訓中心之邀,開一個小會。該機構(gòu)的會議我很熟悉,席間從無人抽煙。不料這一回,進門就見桌上四包“中華”,還有打火機。等主任“君臨”,便有人拆包、散煙,替主任和客人點上,吞云吐霧起來。眼看煙霧彌漫,我趕緊打個招呼,匆匆逃離。主任助理跟將出來問:“會議剛剛開始,老先生怎么要走?”我反問:“你們中心什么時候會議室抽煙的?”答:新來的主任抽煙,現(xiàn)在幾個辦公室都在抽,連已經(jīng)戒煙的都故態(tài)復萌了。原來如《論語》中的“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也!
公共場所禁吸煙,已有法規(guī)。什么是公共場所?照權(quán)威部門的解釋,也是世界各國的通例,三個人以上的就是。會議室、辦公室當然在內(nèi)。身為頭兒,理當表率,首先作出榜樣,帶頭外面去抽。哪能率性而為,不但自己在辦公室抽,還公然抽到會議室呢?說穿了,還不是因為你是頭兒,本單位“老大”,沒人管得了。
我很奇怪,許多不抽煙的人,明明知道二手煙危害健康,為什么不舉起市政府頒發(fā)的《控煙條例》來“責”一責放縱煙毒的“老大”?大多數(shù)人大概是不好意思說,或者是不敢說。為什么?都懂的。
不僅如此,如今的抽煙還講究“共享”:你遞煙,我打火,你散半包,我發(fā)一圈,如入市井,如在江湖,久而不覺其俗。若是頭兒在場,必爭先恐后,競相敬獻。敬一支煙似無溜須之嫌,卻有“聯(lián)絡感情”之用,無怪乎連已經(jīng)戒的都趕緊再抽將起來。
再說了,會議桌上的煙,那是公款買的。開會邀請專家,報銷名正言順,難怪一放就是“中華”四包。跟著頭兒大家抽公款,不亦樂乎,不亦不君子乎?
而那頭兒,是否更應好好反省呢——當然不止于這抽煙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