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駐WTO代表團的朋友帶領下,從日內瓦來到這距離約一小時車程的小鎮,見識到了這家貌不驚人卻深富內涵的小店,也對瑞士的雪茄行業有了更深的了解。
Alex Muenzhuber出生于臺灣。父親是瑞士人,母親是臺灣人,因此有了個中文名字孟瑞忠。他從小在臺灣接受教育,直到高中畢業,父親因工作退休而返回瑞士定居。老Muenzhuber原本一直在瑞士商化學公司派駐臺灣工作,到了退休年屆回到瑞士老家,竟然開了一家蒙古烤肉餐廳。蒙古烤肉雖有蒙古之名,據考證卻是地道的臺灣小吃,由客人自己挑選肉類與各式蔬菜,淋上如醬油、蝦油、麻油、料酒等自選調料,再交給廚師在直徑約一公尺的大圓鐵板上加熱炒熟,配上燒餅或米飯而食。孟瑞忠也就隨父親回到瑞士老家,一起幫忙做餐廳生意。這一做就是十年,在接近30歲時,他領略到自己專業的不足,因此進入了洛桑飯店管理學校讀書。畢業后,他卻想返回臺灣工作,由于對汽車的興趣,他進入了臺灣的福斯汽車公司,但再一年后還是進入了瑞士戴維杜夫臺灣公司上班,因此進入了雪茄的世界。
然而這時候,他始終感覺臺灣對外國人的異樣眼光與諸多手續的繁瑣,故再度回到瑞士老家,這時臺灣“駐WTO大使館”在日內瓦成立,孟瑞忠因此進入了“大使館”工作。首任“大使”是個葡萄酒鑒賞家,在此孟瑞忠又學習到葡萄酒知識。2007年他再度辭職回到老家,全面接手家業餐廳的經營。
首先他先改造老家,除了原本的蒙古烤肉餐廳,再辟出了雪茄室,而之前妹妹改裝的酒吧,他改成了專業的威士忌酒吧,再挖出了地窖,專門存放葡萄酒。
老家的小鎮不過兩千多人,加上周邊城鎮也不過五萬人左右。在此要經營專業的雪茄威士忌事業感覺非常瘋狂,然而孟瑞忠長袖善舞,除了餐飲專業,還精通中、英、法、粵、閩五種語言,讓這間400年的傳統建筑,變成了福來堡(Fribourg)邦最專業的雪茄、葡萄酒與威士忌酒吧。
我來到這里,先點上一支瑞士限量版雪茄,孟瑞忠倒上葡萄酒,我們就天南地北地聊了起來,首先就是問:在這五萬人的小地方如何經營?他告訴我瑞士人收入很高。我倒感覺瑞士人一個月賺3000瑞朗,活得比深圳賺3000人民幣還辛苦,稅與房租就去掉一大半,吃個麥當勞套餐也得15瑞朗。然而孟瑞忠說,沒錯,但是雪茄也就一支10瑞朗,深圳一支就得上百元人民幣。這時我才恍然大悟,接著他說瑞士除了戶外活動沒有娛樂,冬季大雪無法外出,許多人就是抽雪茄喝葡萄酒,法國列級名莊葡萄酒一瓶100多瑞朗,在中國非名商巨賈難以消費,對瑞士人來說就差不多喝個瀘州老窖一瓶,屬于日常消費等級。所以消耗量非常大,許多人抽雪茄也就像是抽紙煙一樣一天抽個五支八支。以他瑞士餐飲的專業知識配上東方人的經營促銷模式,在當地無人能敵,雖是只有五萬人的小鎮,單就雪茄一項,就創造了一年100萬瑞朗的營業額,讓我佩服不已。
隨后去他的餐廳吃飯,在等候廚師烤肉的空檔,旁邊放了三種單一麥芽威士忌,讓客人免費隨意取用,這又讓我吃了一驚,他說客人高興就會常來,做這也許賺不了大錢,卻享受到人生的樂趣,賺到了許多熱情與人情,交到了許多同好,這才是人生的目的。我終于了解到,他為何辭去中國人眼中“大使館”的黃金飯碗工作,回到人煙稀少的老家。生活的質量,不是金錢或是名望可以帶來的。如果有天你經過這小鎮,也可以去那棟400年的歷史建筑,品嘗一下雪茄與紅酒專業服務,所帶給你的優閑享受。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