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煙標,在于記錄歷史體驗樂趣
信步走進“華夏煙標館”,可見館內煙標從清朝同治年間的“龍球”牌、民國時的“老刀”牌、“紅妹”牌,到解放初期的“解放”牌、“凱歌”牌、“友好”牌、公私合營時的“躍進門”牌、“大警鐘”牌、“紅炮臺”牌等等,計有3000多種,分為“花鳥傳奇”、“飛禽走獸”、“梅蘭竹菊”、“江河湖海”、“中華名山”、“城市印象”、“紅色印記”、“古今人物”、“經(jīng)濟建設”、“走遍神州”、“橋的傳奇”等20多個系列,可謂是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接。問及蔣華昌老人為何喜愛收藏煙標,蔣老說,他與煙標結緣源于上世紀60年代初期。當時他正讀小學三年級,因無錢買算術練習本,母親就把家中積累的香煙殼,用針縫起來給他用。當他看到那一幅幅精美的煙標圖畫時,便舍不得拿它當作業(yè)本了。從此便愛上了收集煙標,50多年來一直沒中斷過。蔣老這么喜歡收藏煙標,你一定會覺得他本人也愛抽煙吧。其實不然,蔣華昌說他父母愛抽煙,但他沒有這個癖好。“吸煙有害健康”,這一點誰都知道。為此他在收藏煙標時特別留意到,1990年前的煙標上都不標“焦油含量”,而以后的煙標上都標明了“焦油含量”,說明社會開始關注吸煙與健康的問題了,而降焦則是世界潮流。不過不抽煙并不影響蔣老收集煙標,他反而更能專心搞收藏了。為了收藏煙標,蔣老可謂是不遺余力,有一次他在外地收藏市場看到一張民國“大聯(lián)珠”煙標時喜出望外,盡管對方要價很高,但他還是咬牙買下。蔣老收藏煙標與眾不同,這就是只進不出,用他的話說,他收藏煙標不是投資,而是在于記錄歷史和體驗收藏的樂趣。蔣老說,煙標是卷煙工業(yè)發(fā)展的見證書、歷史的記事冊、煙文化的結晶。每一枚煙標都是一頁史詩,通過煙標可以觸摸到歷史各個時期發(fā)展的脈搏和文化。最重要的是通過煙標收藏,既豐富了退休生活,陶冶了情操,還開闊了心境,增長了知識。以一種別樣的方式快快樂樂度晚年。
辦煙標館,用“煙標文化”豐富人們的心靈
談及辦煙標館的主旨,蔣老說這是他多年的夢想,他收藏煙標并不單純?yōu)閭€人娛樂,而是要與人們一起分享煙標文化。正好安豐修建古街,街兩側建民俗博物館,前三年又免租金,他聞訊便趕來了。在這里,他不僅結交了更多的藏友,獲得不少新的煙標,還結交了一批老年朋友。這些老年朋友閑來無事時便到他這煙標館看看、坐坐,一起聊聊煙標文化,其樂融融,有助于身心健康。進了煙標館,就像進入了一個綜合的藝術殿堂,給人們以美好的精神享受和文化品位。眾多的煙標上,展現(xiàn)了祖國的名山大川,匯聚了古今人物,敘述了神話故事,再現(xiàn)了奇花異草,陶冶了人們情操……有的煙標還有助于了解革命歷史、激發(fā)人們的愛國熱情,如“遵義”、“古田”、“萬里長征”、“七七”、“渡江”等。煙標成為一種集中了歷史文化、民族文化的特有之物。難怪改革開放后,煙標收藏也迅速發(fā)展成為民間的收藏活動,成為收藏界乃至社會的一種文化資源,并隨同祖國文化傳播而繼續(xù)延伸。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yè)發(fā)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