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于我國元代成書,是一本宣揚傳統儒家孝道的讀物,其中選輯了自遠古至宋代的24個孝男孝女的故事,有多個版本流傳于世。當然,不可否認,在當時看來十分令人敬佩的孝行中,也有一部分是過于極端,并不可取的。石溪火柴廠出品的《二十四孝》套花,以古代《二十四孝圖》為主圖,并配以《二十四孝詩》,向人們展示了為封建王朝所稱頌的“孝”文化。
虞舜孝行感天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是位全然不懂禮儀的人,母親對他常出惡言,弟弟象更是傲慢不已。而舜沒有絲毫怨言,仍然能夠孝敬父母,友愛兄弟。舜的孝行感動了上天:他在歷山耕種時,大象替他耕地,鳥兒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又有處理政事的才干,便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并禪位與他。
仲由為親負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性格直率,十分孝順。仲由早年家中貧困,自己常常采野菜當飯吃,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囤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卻常常懷念雙親,并慨嘆:“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去負米,也不可能了!”
??
閔子騫單衣順母
閔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其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后妻。后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只給他穿用蘆花做的衣服。一天,父親讓他拉車,他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在地上,遭到父親的鞭打。鞭打中,蘆花從打破的衣縫里飛出來,父親方知他受虐待,遂要休逐后妻。閔子騫跪求父親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挨凍啊。”繼母聽后,悔恨不已,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
曾參嚙指心痛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曾參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來了客人,母親見曾參還沒回來,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痛,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才咬手指盼你趕緊回來。”曾參于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
老萊子戲彩娛親
老萊子,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于蒙山南麓。他極其孝順,盡揀美味供奉雙親,且70歲尚不言老,常穿五色彩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心。有一次,他為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一跤,又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逗得二老大笑。
?
郯子鹿乳奉親
郯子,春秋時期人。其父母年老后均患眼疾,需飲鹿乳治療,郯子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鉆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有個獵人把他當成鹿要射殺,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為他的孝行所感動,護送他出山。
漢文帝親嘗湯藥
西漢文帝,名恒,是漢高祖劉邦的第三子,沒有正式繼位時被父親封為代王。文帝奉養母親薄太后,從不怠慢。母親有一次患病三年之久,文帝親自殷勤看護,在側伺候竟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每逢煎好湯藥,如非親口嘗試,不敢拿于母親服用。文帝孝順母親的聲名傳遍天下,人人贊揚。
郭巨為母埋兒
郭巨,晉代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后,他把家產分作兩份,分別給了兩個弟弟,自己則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后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他在掘地三尺之后意外發現一壇黃金,得以侍奉母親,兼養兒子。
?
王裒聞雷泣墓
王裒,魏晉時期營陵(今山東昌樂東南)人,博學多能。其父王儀被司馬昭殺害,他遂隱居并以教書為業,終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晉臣。王裒的母親在世時很怕打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當聽到雷聲,王裒就跑到母親墳前跪拜,并安慰母親說:“裒兒在這里,母親不要害怕。”
?
王祥臥冰求鯉
王祥,晉朝瑯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但繼母患病時,他仍衣不解帶侍候。傳說,有一次,繼母想吃鯉魚,適值寒冬,天寒地凍,王祥便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希望冰融化。忽然,冰果真自行融化,兩條鯉魚從中躍出。繼母食后,果然病愈。
?
吳猛恣蚊飽血
吳猛,晉朝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由于家里貧窮,沒有蚊帳,而南方夏天又大又黑的蚊子很多,父親不能安睡。為了讓父親睡個踏實覺,每到夜晚,吳猛總是赤身躺下,任由蚊子叮咬,一點兒也不驅趕。他認為,蚊子吸了自己身上的血,便不會去叮咬父親了。
??
丁蘭刻木事親
丁蘭,相傳為東漢河內(今河南黃河北)人。丁蘭幼年時父母雙亡,但他思念父母之至,并把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木像后自己方才食用。傳說,丁蘭的妻子時間長了便對木像不太恭敬,有一次她還好奇地用針刺了木像的手指。丁蘭回家后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后,將妻子休棄。
?
楊香扼虎救父
楊香,晉朝人楊豐之子(一說楊豐之女)。楊香十四歲時隨父親到田間割稻,忽然一只猛虎竄出,把父親撲倒在地,之后將其叼起。楊香手無寸鐵,但為了救父親,他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立刻跑過去,一雙小手像鉗子一樣緊緊扼住老虎的咽喉。老虎最終放人逃去,楊香父親得以存活。
?
唐夫人乳姑不怠
唐夫人,唐代博陵(今屬河北)人,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崔琯的祖母,對婆婆十分孝順。當時,崔琯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脫落,唐夫人每天盥洗后,用自己的乳汁喂養婆婆,如此數年。長孫夫人病重時,將全家召集在一起,說:“我已經無法報答新婦的恩情,但愿新婦的子孫、媳婦也像她孝敬我一樣孝敬她。”
?
朱壽昌棄官尋母
朱壽昌,宋代人。七歲時,其生母劉氏被嫡母(父親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朱壽昌在朝做官時,得到消息說他的母親在陜西一帶。于是,朱壽昌棄官到陜西,發誓不見母親永不返回。終于,他在陜西遇到了生母和兩個弟弟,母子歡聚。當時他的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了。
?
庾黔婁嘗糞心憂
庾黔婁,南齊高士,任孱陵縣令。赴任后不幾天,忽覺心驚流汗,當即辭官返鄉。回到家中,知父親已病重兩日。大夫告訴他:“要想知道病情吉兇,就要嘗一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才好。”庾黔婁于是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遂夜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