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之時,下班穿過那彎彎的小巷,裊裊升起的炊煙,傳來陣陣棕香。猛然間,哦原來又是一年一度的七月半了。
農歷七月十四,是壯鄉小村屯一個隆重的節日,也是一年中除了春節的第二大節日,我們也稱之“小年”。兒時過節的情景依稀再現眼前:“七月十四過小年、烤小豬、包粽子、、、、、、”這小小的民謠從我記事起就念開。按照慣例一早起來男長輩便開始燒水宰小豬,女長輩則把竹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各種豆類、五花肉等做陷,將糯米浸泡透瀝干,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竹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豆子,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后把竹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粽子全部包好支起大鍋爐生火開始熬煮上七八個小時、、、、、、
真是每逢佳節倍思親呀!長年工作在外、奔波他鄉,好久沒有回家過這樣的節日了,好久沒有嘗嘗家里的粽子了。叮鈴鈴,電話拉回我的游子情愫。呵,原來是父母托運汽車給我捎來東西。我趕緊到車站領取,打開一看,原來是粽子,用塑料薄膜包了一層又一層,還有兩塊被煙熏得黑黑的臘肉,這不是過年做的臘肉嗎?原來父母不舍得吃,現在又寄來給我。我撥通了家里的電話,不等我說話,父親就急忙的補充:“娃,俺聽說城里的粽子沒有自家的有味道,也不衛生,這些粽子剛做好就班車托運了,收到了嗎、、、、、、”我的眼眶濕漉漉的。
我讓妻把這些粽子放進鍋里用猛火蒸熱,從鍋里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于從鍋里“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妻連聲稱贊:“粽子是家里的好吃,人還是家里的親呀”!是啊,小小粽子,濃濃鄉情。粽子飄香,親情相伴,足矣!
?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