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在市內乘坐公交車,車廂里遇見這樣一幕,站在我身旁的一女青年一直捂著腰,很痛苦的樣子,正好一乘客下車,她就坐了下來,不大一會兒,女青年又吃力地捂著腰站了起來,對旁邊的一男子說道:還是你來坐吧!我今天的腰不太好,要不就讓給你了,你不能因為沒讓給你,就朝人頭上咳嗽,弄得我滿臉的唾沫星子。這時我才注意到這位男子,不看他雪白的頭發,還真看不出他的年齡。男子說道:你們青年人重要,我們老了,是在閑吃等死,你們是國家的棟梁。車上的人聽了此言,你一句我一句地說這位“老人”,“老人”就是認為你們年輕人必須給我讓坐,大家質問他:即便是沒給你讓座,你也不應該朝著人家頭上咳嗽,這樣是不衛生的。“老人”:我就是故意朝她頭上咳嗽,給她提個醒,我是“老人”。
年輕人給老人讓座位,是傳統美德,如果象這位“老人”這樣,認為座位就是姓“老”,不問青紅皂白,我上了車你們就必須給我讓,這就值得探討一番。從法律層面上講,沒有哪一條規定,公交車上的座位是老人專屬,老人上車后,年輕人必須讓給老人,不然就屬違法行為。給老人讓座,是社會行為中的道德規范,是全社會所追崇的美德和良好的風尚,屬道德范疇。如果沒有給老人讓座,老人就耍這種“威風”,有失長者風度,諸如前面所敘的女青年,她是因身體不適沒有讓座,作為老人應是理解,該是有應有的憐憫之心,這也是在愛幼,是倍受人們尊重的長者,值得年輕人學習,倘若就象這位老人這樣“無理”,招來的是,眾人的反感和鄙視。
一個座位一點溫度,彰顯的是一點關愛,這個關愛不僅是年輕人獻給老人的,也是老人給予年輕人的。大家合力,使一點溫度上升為一堆烈火,溫暖的是大家,是整個社會,是這座城市。
?
?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