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位于九省通衢的交通要塞,一個地處武陵腹地;一個是年產值過400億的大型工業企業,一個是年產量只有10多萬擔的縣級煙葉產區。是什么讓他們喜結良緣,互相依賴,共同促進了湖北中煙—宣恩煙葉基地的茁壯成長?
拋起繡球結良緣
宣恩地處武陵山腹地,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型山地氣候,天然富硒,硒含量2.0-3.0mg/kg,植煙歷史悠久,全縣宜煙面積11萬畝。從2002年開始,湖北中煙前身武煙集團就在宣恩開始試點建設示范基地,宣恩煙草人緊緊抓住這一繡球,迅速搭建起“工、商、研、政”共建基地平臺,2006年宣恩正式成為湖北中煙全等級調撥基地,2009年,曉關鄉又成為湖北中煙—黃鶴樓骨干品牌特色優質煙葉開發基地單元,現代煙草農業整鄉推進基地單元。
共同呵護建家園
“喜結良緣”后還要“百年好合”,怎樣促進宣恩基地的茁壯成長,工商雙方協同湖北省煙科所,以科技為支撐、立足山地特色、圍繞天然富硒,多措并舉,宣恩基地煙葉規模、質量及黃鶴樓卷煙品牌的社會影響力都實現了質的飛躍。
1、齊心協力搭建共建平臺
圍繞湖北中煙“黃鶴樓”品牌特色優質煙葉原料需求,湖北中煙、宣恩煙草公司、湖北省煙科所在宣恩成立了“湖北中煙宣恩基地單元建設辦公室” 和“湖北中煙富硒煙葉開發試驗基地”,集中優勢力量,構建集基地辦公、科研試驗、技術交流、技術培訓于一體的合作平臺,三方人員為基地建設廣泛出謀劃策。
2、針對實際開展項目研究
為挖掘宣恩基地單元富硒山地特色質量風格,結合“清江源”富硒特色優質煙葉開發項目實施,基地單元廣泛開展了“中間香型特色新品種篩選與示范”、“硒資源利用”、“富硒低危害煙葉開發”、“提高上部煙可用性技術研究”、“煙區土壤可持續利用”、“煙草根莖部病害防治新技術研究”等項目研究,通過大量科技項目的研究,實現了富硒特色的開發和煙區的可持續發展。
3、集成推廣先進實用技術
煙葉品質的提高必須依賴先進實用技術的大力推廣,從2006年開始,七年來,基地累計施用餅肥4000噸、綠肥種子1200噸、農家肥10萬噸改良土壤,堅持補充鎂、硼、鋅等中微量元素,全面實施“三先”、“三帶一深”、陪嫁土移栽、揭膜培土、病蟲害綜合防治、成熟采收、“三段式”烘烤、不適用煙葉處理等先進實用技術,近年來,逐步開展了GAP、散葉烘烤、專業化分級散葉收購等技術的示范,不斷提高煙葉品質。
4、大刀闊斧建設基礎設施
2006年以來,基地單元抓住國家局基礎設施建設的契機,大刀闊斧的開展各項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煙區生產生活條件。累計建成水池15萬M3,田間管網近400KM,煙區道路150KM,各類密集烤房2000余座,開展土地整治2000余畝。
5、穩步推進現代煙草農業
2008年開始在曉關黃草壩試點現代煙草農業建設。2009年,曉關鄉整體推進現代煙草農業,大力開展煙農合作社建設,組建了貓山、古路兩個煙葉合作社和曉關綜合服務社,目前入社煙農達到1294戶,占曉關基地單元煙農戶數的86.5%。同時,曉關基地單元在專業化服務上大做文章,目前已成立專業化育苗服務隊7個、機耕服務隊7支、植保服務隊7個、烘烤服務隊2個、互助聯合烘烤合作分社1個、專業分級服務隊2個和互助聯合分級服務隊1個。
6、回報社會培育祖國棟梁
2007年以來,湖北中煙先后資助建設了曉關“黃鶴樓希望小學”、椒園“桂花希望小學”,極大改善了當地的教學條件,同時在宣恩縣一中設立“黃鶴樓獎學金”,用于獎勵家庭較為困難且品學兼優的學生。這些公益活動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體現了煙草行業支持教育事業的胸襟與眼光。
成果豐碩譜新篇
汗水的付出必將獲得金色的收獲,宣恩基地已由2006年種植面積6.38萬畝,收購量14萬擔,平均畝產109.7公斤,發展至2012年種植面積7.88萬畝,收購量18.53萬擔,平均畝產235.2公斤。煙葉質量也得到明顯提升,內在化學成分更趨于協調,湖北中煙對宣恩基地2012年煙葉質量評價為“化學成分協調性較好,工業可用性高,該基地單元煙葉在對口黃鶴樓品牌配方貢獻率高。”科技成果更是碩果累累,作為主要完成單位的“清江源”富硒優質煙葉開發獲得國家局科技進步二等獎,“特色優質煙葉開發”連續兩年通過國家局中期評估,七年來在各級學術期刊上累計發表論文18篇,自主創新完成的兩項技術正在積極申報專利。成績只代表過去,宣恩基地建設在工商研三方的共同協作下,必將譜寫處更加絢麗的新篇章。
?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