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作為一個“90后”,我沒能親身經歷祖國改革開放40年的變遷,好在趕上了后20年老家的變化。我感覺自己20余年的時間過得太快,一眨眼的工夫我已經從稚嫩的小女孩長成了大姑娘,身邊的很多事物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記得小時候家里的房子是一個瓦片房頂的木屋,屋內沒有廁所和廚房。爺爺說,那是包產到戶那年家里分到的田土多,爺爺和奶奶看到了希望,干勁兒十足,將種出來的大米拿去和別人家換木材,才有了這棟房子,它承載了父輩8個兄弟姐妹的青春年華。4個姑姑都是從這棟房子里出嫁,父親和3個伯父也都在這棟房子里娶妻生子。那個時候這個木屋里擠滿了人,熱鬧非凡。后來由于人太多,伯父們相繼搬離了木屋組建了自己的新家,木屋就只剩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還有我和哥哥。木屋也因經歷風吹雨打之后開始透風、漏雨,四周的木板也開始腐朽,不堪一擊。
那個時候家里并不富裕,父親肩上的擔子重,上有年邁的爺爺奶奶,下有我和哥哥還在上學。父親見此,只能拆掉了木屋四周的木板,買來磚塊堆砌,包圍了房屋的四周,只有房頂漏雨時去整理一下屋頂的瓦片。從此,我家住上了磚房,窗戶變大了,房間內也顯得明亮了很多,再也不會漏雨和透風。這一住又是12年,從我的6歲一直到18歲,這個老屋承載了我和哥哥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的所有回憶。那個時候房間不夠,我和哥哥共睡一間房,一起在房子里追逐打鬧,聽木柱子在我們的奔跑中“吱吱”地響。直到我長大一些,母親才硬生生騰出半個堆滿東西的房間給我鋪了一張床。
某個周五,我還在宿舍躺著想周末要不要回家,父親突然打來電話,叫我回去看看有沒有什么要收拾的東西,說是老家現在有舊房改造補貼,寨子里很多人家都要蓋新房,我們家也要蓋。掛了電話,一家人住在老房子里的各種場景就像放電影一樣在我腦海中過了一遍,我突然有些不舍。不僅是我,家里所有人對這個老屋都有感情。父親說,“這個房子確實太老了,住著危險,現在有這么好的政策,且這兩年我們也存了一些錢,我們也要‘與時俱進’啊”。于是我走進舊房子,走過每一個房間,努力去留住那些即將不在的畫面,我看到了粘在墻上變色的魚尾巴、有折痕的獎狀、折成蝴蝶結的糖紙……
2011年冬天,我們家住進了寬敞明亮的小樓房,有了獨立的廚房、廁所、淋浴房、客廳、臥室,每個人的房間都非常大,還空出了幾個房間。我們再也不用為刮風下雨而憂愁,哥哥也在小樓里完成了他的人生大事。奶奶每天坐在大門口,看到有人經過,就會笑瞇瞇地問別人“去田壩里嗎?”看到她滿足又愉悅的表情,我就知道她心底的那份小幸福。
老房在我們一家人的眼中變化著,承載著我們家一代又一代人的記憶,不知道以后小樓房會不會被拆掉或是其他變化,但我知道,在祖國開放、包容、創新的改革發展下,我們的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
如今20出頭的我成為了“貴煙”的一份子,新工廠新員工新起點,我期待,我與企業共同成長與發展。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