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每天上班下班都會經過一家叫“百果園”的小水果店。偶爾會進去買些水果,慢慢就和這家店的老板娘熟悉起來了。老板娘的名言就是,老板不好當啊,再不敢讓了,再讓就虧本了。我相信她了。沒聽人說,生意難做,老板就是給房東打工呢。
老板娘和藹,臉盤大,感覺像是安徽山東哪一帶的人。每次進店去,他都會“大哥”“大哥”叫不停,好像不買東西了就覺得理虧了。真的對不住這個妹子了。我買東西是不大喜歡去熱鬧地方的。只要是個小店,剛好里面有我需要的東西,而且人又不多,我就會毫不猶豫進去買了。對于每天會經過的這家小水果店,起初我是沒怎么留意的。因為要上三五級臺階,而我又要騎車子,不方便。進去了一次,就感覺商品還不錯,價格還好,況且人家這么跟著攆著“大哥”“大哥”的叫著,好像自己也會自豪,也覺得需要的話應該買的話就這家還好。每天我上班的時候,店門就開著了。每天我下班了,或者我晚上出去鍛煉回來都九點多了,這家小店還亮著燈。不知道開店的人什么感覺,我自己都感覺時間太長了。熬人呢。但這就是生活吧,就像我每天上班下班奔波一樣,人家也需要生活啊。不這樣,又該做什么賺錢呢?想想,當個老板真的不容易。
很長一段時間,我發現這家店就似乎老板娘一個人在上班。偶爾會見她吃飯,端著個飯盆一樣的東西,迅速著急的吃著。這應該是家里人送的飯吧。每天這樣起早貪黑的忙乎著,每次去她店里,好像沒見過她有什么厭煩,總是笑瞇瞇的,介紹著,這個好,哪個好,我有時候也會對她說,我轉轉,你忙你的吧。總是這樣跟著介紹著,我還不太適應。看準了就買些,不想買的東西就是說的再多,也不會去買。生活中的習慣養成了,就難于改變。在這家店里這個道理也是通行的。有一段時間,發現老板娘不見了,換了個老人,從臉型和話音判斷,應該是她父親。每次東西選好了,稱重的時候,老人會每個商品對一遍,再去看價單上的具體價格,小心翼翼的,還會嘴里說,不敢差了。咱不虧人。但要是遇上個幾塊錢的小數字,老人還是絕不會少收一塊錢。或許,是要交賬吧。我只能這樣想。
大概過了兩三個月吧,我路過小店的時候,發現老板娘回來了。懷里抱著個小娃娃,呵呵,原來她是去生孩子了。我沒有進去,遠遠看著感覺這也太拼了吧。身高體胖的這人,似乎沒有見過她挺著肚子的時候呢。就這么生了,就這么坐店里開工了。過了幾天,剛好家里要去走親戚,就順便進去買些水果想著帶上吧。她還是圓圓滿滿的樣子,坐在門口角落的老板座位上,懷里抱著小娃娃。我點了點頭,說了聲,生了啊。她好像沒有什么反應,我就自顧自繞著水果攤轉開了。選好了,稱重算價格,剛好52元錢。我沒有零錢了,就順手給了她一張一百元的鈔票。好像是他父親在收錢,說,收一百,找48元。她似乎聽見了,就趕忙說,熟人了,收50就行,給大哥找50吧。我說,不用,不用。該收多少就收多少。老人家還是按照女兒的吩咐,給了我一張50元的鈔票。我頓了頓,收起來。提起水果就準備出門。老板娘站起來,說,這大哥經常照顧我生意呢。謝謝大哥了。常來啊。
我沒話找話了,只好回了句,你這店人好呢。
心中總會有一個疑問。這家店的老板呢?好像就幾乎沒有見過呢。犯罪了?進貨去了?我沒敢再去多想了。看著眼前這家店,看著這家人,按說這年齡這孩子應該算老二吧。我只是猜疑,卻沒有現成的答案。每天還是這個老板娘抱著孩子,在算賬,在收錢,在看店,偶爾會看見她父親幫著抱抱孩子,坐在角落里打瞌睡。有一次,看見一個健壯的人,在搬運水果箱,以為是他老公。我進店去選了幾樣水果,還沒來得及看清那人,她就付錢了,讓那人走了。我想,這個人不是她老公吧。照常理,這么大的店,兩間門臉兒,一個女人家在經營,還真的是費勁呢。僅僅只靠女人的和藹,會看人叫人打招呼,這也不能支撐啊。想著想著就想多了。瞎操心呢。下意識里,還是會時不時去她的店里買東西。每個人的生活大概都是如此吧。外人看著或者美好,或者不好,誰個又知道人家真正的精神力量所在呢?總是瞎猜,這怎么會猜得透呢。
我們的生活一如平常。沒有什么驚奇和波瀾。路過的這家店,似乎也很平靜。我想,這家店應該是盈利的。否則,難以為繼的事情誰還會堅持下去呢。尤其是這樣的家庭,我不敢去往壞處想多了。我只能像我自己一樣心懷這些美好,凡事總往好處想,從來不去想那些已經露出頭來的壞處吧。如果說,我和這些人只是素昧平生,是實話。但我熟悉的,我總需要祝愿祝福他們。不希望他們的日子被打碎了,小店關門了,而我,損失的似乎只是一位不相干的熟悉的臉孔而已?日出開門,日落星星掛在天上,店門依然是開著的。感覺這個老板娘,也不算個真的老板,充其量只能算個中等偏上打工的吧。穿,沒有個穿樣。吃,也沒有個吃相。就是感覺嘴甜,看著顧客來了介紹的好,是不是童叟無欺,我沒有發現,是不是禮讓不虧人,我也沒有發現。說她是好人,算。一般人,也是的。可我還是希望他們的店好好的,開著,盈利了,掙錢了,而我,只不過是一個匆匆過客。我不記得也不知道她的名字,她也不知道我的名字,只記得我這張臉,見了會叫“大哥”。我不容易,她和她家里也不容易啊。你說她是老板,老板娘,我還真的不大信。可她,就是坐在那里,就是個老板娘。
在這個地方久了,總會遇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熟悉的臉孔。他們不會記住我,可我,總會記著他們的臉孔和臉孔化的一招一式。我家小區門口環衛站的老太太,每次有人去扔垃圾,她總會看著,如果是門店里的人,她會嚷嚷不讓扔。原來是垃圾車直接收的。她負責的這里只接收居民戶的垃圾。街上不管冬夏,總會看到的賣鼠藥的號稱“紅半縣”的老頭。騎著電動車,掛著一面“紅半縣”的大旗,儼然已經是這里的一個人物了。還有個河南或者安徽賣松緊的人,總還是會“一尺一尺再一尺”,“買一尺送一尺再搭一尺”,喊叫著,成為這里的一道道的風景線了。還有個老頭,在一個路口,穿著一身傳統的綠軍裝,總是咿咿呀呀的唱著那幾首革命歌曲。音響不好,可這歌聲里總是滿滿的雄壯、鏗鏘了。正如這個小店老板娘一樣了,大家都在為了生活、為了更好的生活拼著、忙著、向前著,有多大勁使多大勁的折騰著,只為了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呢。
有段時間修路,我的上下班的路線被更改了。等路修好了,我再去這家店的時候,老板娘還是“大哥”的叫著,還問我咋好久沒來過了?我說了修路呢。瞬間,感覺除了基金公司、賣房子的事項以外的地方,這個世界上似乎多了一個惦念我的人。不管她是不是只想著掙我口袋里的錢,還只是這個原始的愿望,我都挺自豪的。自己想想,其實,我的許多的消費都是有小定點的、定制的小店了。譬如,買菜總是在醫院對面的哪一家青菜店,理發總是在西環路上的邁克造型,吃水果總是會去百果園去買,給賽車充氣也是在捷安特的八路店,就連在晚上去鍛煉路上的衛生間,也是有基本固定的幾家大店了。呵呵,這樣想來,還真是的了。這時候,我也感覺自己是自己的老板了。盡管沒有什么冠冕或者理由,我和他們中的大多人都一樣,也是在生活的路上走著,走著,走向前。
偶爾的,我會給同事推薦下幾個熟悉的商家。同事用了或者去了,都會說還挺好的。而下一次我去這些店里的時候,如果說起來,我還是挺有自豪感的。人家知心待我,我也算是回報吧。茫茫人海里,我們的相遇是偶然的。如果說這就是緣分的話,就算吧。看著他們,知道人生,想想他們,學會生活。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其實都是半斤八兩的不相上下。誰就是比誰好,又能好到哪里去呢?沒事了,想想這些幸福的我一廂情愿認為的瞬間,覺得他們的面孔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不管他們是不是老板,不管他們是不是真的老板,至少,我們認識,熟悉,不再是路上孤獨的哪一個靈魂,就好。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