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1992年,我呱呱墜地,母親給了我生命,從此,我看到了曙光。從孩子出生開始,父母就成了他們的幽靈,這句話是電影《星際穿越》里面的經典臺詞,有了孩子,父母就是孩子以后的回憶。安妮·海瑟薇在劇情中說:“愛是唯一可以穿越時間和空間的事物。”《星際穿越》除去科幻的外衣,當然,科幻我也非常喜歡,這部片子的核心在我看來,是人性,是愛,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父親的愛的偉大,我感覺到了時間,感覺到了時間的年輪,在我父親的臉上一道一道的劃著,一刀一刀的刻畫著。
其實無論有沒有時空穿越,我的父親都很少陪伴在我們身邊,更多的時候是母親,但父親的關心,卻總是無微不至。我父親總在外奔忙養家,但只要他在家,總是會給我們備好一日三餐。父親總是在背后默默耕耘,用他三尺寬的肩膀支撐著我們的家,扛著我們的一切,讓我們衣食無憂,如今看起來多么不易的家,從來也不曾失去過溫度,支撐著我走出綿軟的土地,走向越來越硬的平坦的路。
老舍在《我的母親》中寫道:“人活到八九十歲,有母親在,便可以多少還有點孩子氣。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母親對我有三重恩:生我之痛、養我之辛、育我之苦。小時候,是媽媽帶我認識這個世界,我從嘴巴吐出的第一個詞是媽媽,跌倒受傷時第一個想到的人是媽媽,每次開家長會也是媽媽。長大后,我們的世界那么大,但是她的世界只有我們,前段時間跟母親通電話時,她說:你們能經常打電話給我,我就心滿意足了。那一刻,突然覺得母親老了,越來越需要兒女的陪伴。年近六十的老母親越來越嘮叨,每次與她通電話,通話時長都不會少于15分鐘,她嘮叨的聲音充盈在我生活的每個角落,無奈又溫柔,在電話里聽著母親的數落與嘮叨,我們孩子心里也是踏實幸福的。我不確定大家有沒有說過“等你當了媽就知道了”這句話,而事實確實是“養兒方知父母恩”,雖然我還未為人母,但作為女兒,依然能感到作為母親的責任。隨著年齡增長,越發體會到“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的深刻含義。
高曉松有一句歌詞: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高曉松說他和妹妹長大的這么多年里,他們分別走遍了世界,但都沒買過一尺房子,因為他們堅信詩與遠方才是他們的家園。可能生長環境不一樣,高曉松的生活方式,我并不向往,在我看來,父母在旁,才是詩與遠方,父母安康,細數年華,一日三餐,才是最溫暖的幸福。
在湖南衛視《我家那閨女》中,高亞麟說: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堵墻。這句話其實出自經典小說《百年孤獨》,《百年孤獨》里是這么描述的:父母是隔在我們和死亡之間的簾子。你和死亡好象隔著什么在看,沒有什么感受,你的父母擋在你們中間,等到你的父母過世了,你才會直面這些東西,你最親密的人會影響你的生死觀。
父母為什么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堵墻?因為,這堵墻承載著愛與活著的重量,為人子女透過這堵墻看清死亡真相。史鐵生在《我與地壇》中寫到“在母親猝然離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設想。當我不在家的那些漫長的時間,她是怎樣的心神不定,坐臥難寧。兼著痛苦與驚恐,與一個母親最低限度的祈求。那時他的兒子還太年輕,還來不及為母親想。他被命運擊昏了頭,一心以為自己是世界上最最不幸的一個,卻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字里行間充滿了對母親的無限思念和愧疚之情。
史鐵生的人生之路很崎嶇,苦難似乎和他結緣,一個挨一個步步緊逼,20歲起病痛就一直和他不離不棄。21歲他雙腿癱瘓,身患絕癥的母親用后半生陪他走過這段艱難之路。母親怕他總是呆在屋里變得更糟,又怕說多了話會讓他反感,常常自言自語說:“出去活動活動,去地壇看看書,我說挺好的。”
每次他出去,母親跟去怕傷了他的自尊,不跟又不放心。只好每次在他出去后,偷偷去地壇找他又不想讓兒子發覺,只要見兒子還好好的在這園子里,就悄悄轉身回去。后來,在菊花開滿北海的日子里,準備陪他去北海看菊花的母親,沒能等到明天就倒下了。母親走后,生與死之間的那堵墻轟然倒塌。曾三次自殺的史鐵生,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活下去的希望。好好活是鋼鐵漢子史鐵生懷念母親的樸實方式,職業生病、業余寫作的他把寫作和生命同構在一起,說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照亮讀者的內心,這便是失去了母親這堵墻的兒子,懷念母親、好好活的有力證據。
劉禹錫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畢淑敏說,家是媽媽柔軟的手和爸爸寬闊的肩膀,家是一百分得到的獎賞和不及格時的斥罵。家的味道不僅僅是一棟建筑的泥土氣息,還是一個自己用心經營的“愛”的鳥巢。小時候,膩在媽媽的懷里、爸爸的肩上,覺得那里是世界上最溫暖和舒適的地方。龐龍的一首歌《家的味道》說的很好:家的味道是爸爸戒不掉的煙,煙氣彌漫纏繞熏黃了指尖;家的味道是媽媽親手做的菜肴,香氣飄散我那兒時的路。家的味道經過歲月的煎熬會越來越濃。
有人說,母愛似水,源源不斷的流動著,滋潤著我們的心;父愛如山,偉岸的身軀屹立著,給我們撐起一片天。他們也曾擁有青春年華,如今,母親的手因為撫養我而粗糙,父親的手因為撫養這個家而粗糙。每次回家,在火車站看到父母的身影,再苦再累再難,一切都煙消云散;每次離家,父母準備的大包小包的東西,每一件都藏著父母的愛和回憶。
親情是一本無法公開的帳薄,家更是無法評估的財富。我長大了,這個家也大了,生命的延續與傳承,一切都在順其自然地發生;而生命的老去與逝去,也在無可阻遏中來到,父母越來越老,老得讓我總是在淚水中去尋找他們年輕時候的模樣。父母在,家就在,回家,也有了一種儀式感。
謝謝我的家!因為有了家,我才有了無懼風雨的勇氣;因為有了家,我才知道人間天倫的滋味。母親的一粥一飯哺育了我的軀體,父親的言傳身教滋養了我的靈魂。無論以后是一路坦途還是蜿蜒曲折,只愿緊緊握住彼此的手,慢慢的走過這一季,接著再走下一季。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