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9日,星期四,天氣晴朗,我們驅車前往陜西省漢中市西鄉縣駱家壩。駱家壩鎮在漢中名氣比較大,聽說好久了,今天現場一看,收獲很大。這個地方就像江南水鄉,風景如畫。我們走在這里,感到心里安靜下來了,感到自己應該很幸福,感到自己更應該珍惜自己的生活,好好地活著,為實現中國夢干點實事。要自己戰勝自己,自己相信自己,自己肯定自己,自己征服自己,自己控制自己,自己創造自己,自己超越自己,不要辜負了偉大美好的新時代,不要對不起先烈,要在新時代奮發有為。
前一時期我們去過湖南張家界,看過那里的山和水,天門山、芙蓉鎮、鳳凰古城、黃龍洞那些東西著實令人著迷。特別是鳳凰古城,沱江兩岸美如畫啊。這次到了駱家壩,感覺牧馬河兩岸風光不錯,有自己獨特的味道。米倉山深處的秘境,水墨一樣美的人家,確實有魅力,沒有讓我們失望。牧馬河的水,很清澈,讓駱家壩充滿靈秀之氣。米倉山蒼翠巍峨,山頂上白云繚繞,讓駱家壩有一種難言的美感。回龍橋、茶馬古道吊橋就坐落在牧馬河上,交通便利。這里有水車、水磨,有油菜田、茶園,有客棧,有農家樂,有超市,有游客服務中心,有警民共建一條街,有樹,有花,總之很安逸,很和諧,煙火氣息濃,是一個生活的好地方。走在牧馬河邊,聽著水聲,心里特別舒適,特別放松。用手摸一下牧馬河的水,看一看米倉山,看一看天上的白云,淡泊名利就不是一句空話。
我們這天遇到了街上放炮的情況,原來是有一戶人家請客賀房。我看了一下,在客棧里大概擺了四五桌,飯菜比較豐盛,鄉親們很親熱,主人給大家看酒,氣氛不錯。我瞄了一下禮單,一般送200元。我們中國人熱情好客,喜歡吃喝,這是好事情,民以食為天嘛。我和妻子逛了駱家壩,趕上飯點時,我們吃了兩碗面皮、一個雞蛋、一個餅子,花了10元錢,很實惠。我們買了一袋純手工、無添加的駱家壩特產香捶酥,花了10元錢,這東西吃起來不錯。我們還買了一斤新鮮的竹筍,花了3元錢。這兒的墻上有一個居民公約,很有意思。其中第六條規定:“紅白喜事簡辦新辦少辦,不鋪張浪費、相互攀比。辦理標準為酒100元/瓶、煙15元/盒、禮金100元、酒席400元/桌,嚴禁借機斂財,違者退還禮金。”我覺得這樣的公約規定,有助于鄉風文明建設,也有利于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管理民主。
駱家壩老街有點特色,房上門前掛著紅燈籠,好多人家門口貼著對聯,中國傳統文化色彩很濃。建筑風格有楚風遺韻,也有巴蜀印記。據說,當地鎮黨委、政府近年來充分結合當地實際和資源條件,依托米倉山優勢生態、人文資源,以陜南移民搬遷、秦巴片區扶貧綜合開發和革命老區建設為契機,曾聘請四川遠景建筑園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規劃設計,按照國家“AAAA”級景區標準,將駱家壩集鎮劃分為八個功能區:即老街民俗風情區;濱水休閑區;紅色文化展示區;宗教活動區;新農村建設展示區;農耕文化和茶事活動體驗區;現代商貿區;高端商住區。以生態、休閑、養生、農耕文化體驗為主題,注入山、水、橋、樹等自然風光、古鎮風貌及紅色文化元素,以游客小娛、小憩、小閑、農耕文化體驗為補充元素,打造集休閑、養生、觀光、體驗為一體的旅游特色名鎮。
駱家壩這里的歷史也值得一說。大巴關,扼守西鄉通往四川通江米倉古道之咽喉。明代設有“大巴關巡檢司”,派有兵將把守。大巴關下的這條古道,還是一條紅色的道路。1932年12月中旬,鄂豫皖紅軍在大巴關附近的鐘家溝、駱家壩一帶休整。在這里,他們受到貧苦群眾親人般的歡迎。許世友將軍在他的回憶錄《我在紅軍十年》中寫道:“我們在西鄉只住了七天,然而西鄉人民的大力支援,卻使我終生難忘。”七天后,西鄉貧苦群眾在鐘家溝送別了親人紅軍。之后,漢中地下黨支援川陜革命根據地的藥品、電臺、軍用地圖等戰略物資,就是由大巴關秘密入川的。這是著名的川陜紅色交通線的主要線路之一。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九軍在駱家壩一帶活動過,軍長陳淺倫就是西鄉人,因為叛徒出賣,軍部被敵人攻破(史稱“馬兒崖事變”),最后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于駱家壩邊界梁,年僅27歲。紅二十九軍政委李艮被害時年僅25歲。要奮斗就會有犧牲,革命先烈永垂不朽!面對新時代,我們要有文化自信,繼往開來,實干創新,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繼續奮斗。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