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老年人還有價值嗎?有人會不假思索地回答:老年人是“晚霞”,如果說還有價值,也就是發揮“余熱”。當成千上萬的老年人在生產和工作崗位上退下來以后,似乎就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人們看到他們的多是年老體衰不堪重負的一面,對他們的唯一希望就是安心養老,可是我們從宏觀上去觀察當代老年人的另一面就會發現我國老年人生存狀況和社會價值遠不止“晚霞”和“余熱”,可以一方以蔽之的,他們與社會主流的密不可分值得整個社會認真思考,高度珍視。據民政部們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14年底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大約有2.12億,我國已進入老年社會。從對老年人的供養看,國家和社會若給這多老人每人8000元養老金,全社會的老人將獲及數以萬億元計的可支配收入。我國老人以家庭養老為主,大多與子女住在一起,他們歷來有省吃儉用的消費習慣,除了日常開支以外,還花了不少的部分去支持后代的事業,關照兒孫的生活。在當代我國社會和經濟體制轉型期中,不少老人的子女創業,經商老人的養老金便自然成了家庭生活的主要支撐和構建了一個“蓄水池”、“緩沖帶”,有效地減輕社會的震蕩默默地發揮著作用。
老年人的作用豈止如此?君不見廣大農村青壯年外出務工,留守在家的爺爺奶奶不僅帶孫子,還要女操犁耕耘,居然糧食滿倉,豐衣足食。據湖北2012年有一個縣跨省流出務工的人每年寄回的錢五個多億相當于全縣一年的財政收入,還不算打工者回家帶回的現金。這五億元價值背后,沒有爺爺奶奶的貢獻能行嗎?再把目光轉向城市,每天幼兒園門口接送孫子的老人成群結隊,他們的責任與愛心形成都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城里人創造價值的更多,科研人員有的雖然退下了崗位但仍在科研線上傳幫帶,如果說城里老人承擔了改革的責任,那么他們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貢獻也是功不可沒的,他們的價值就蘊蓄在兒孫們創造的價值里。
提起老年人,人們總免不了想到夕陽,可當今的老年人把夕陽變成了朝霞。在我們廣闊的國土上早上起得最早的是老年人凡是有一片綠蔭和空地的地方,便有成群結隊的老人在鍛煉身體,他們矯健活躍的身影構成中國早晨的又一道風景線。難怪有人說博擊人生的老人和背包上學的孩子共同組成了中國朝氣勃勃的早晨。當夜幕降臨,在廣場的老年人歌聲四起,什么廣場舞,友誼舞等,翩翩起舞,歌聲嘹亮形成歡樂的場景,他們形成了廣場文化的主力軍。有的合家坐在電視機旁看《太行山上》之類的電視劇,首先感動得眼淚縱橫的是老人,他們愛國、愛家、尊老愛幼、樂于助人奉獻社會的默默的感染著后代。我堅信,當代中國老年人的價值幾呼無處不在,老年人并非一個步履蹣跚,彎腰駝背,風燭殘年的群體,他是一支龐大的充滿生機,放射著無限能量的人群,他等待我們去統計,去探索,去評價,去開掘,讓老年人的價值在老年社會大放光華。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