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2016年4月29日,著名的作家陳忠實先生因病在西安西京醫院逝世,享年73歲。看到這條消息,我很震驚,也很悲痛,因為我知道,在陜西,在中國,甚至在外國,陳忠實先生的文章影響都是很大的,尤其是他寫的磚頭厚的小說《白鹿原》獲得過茅盾文學獎,令人欽佩。在陜西的作家群中,杜鵬程、路遙、柳青的名字很響亮,陳忠實的名字也很響亮。我沒有見過陳忠實一面,但是經常讀到他的一些文字,我記得他有一本書叫憑什么活著,他說作家靠作品活著。我把它引申一下,就是憑勞動活著。這些年來,陳忠實的話一直激勵著我,給了我信心和力量。
憑什么活著?這是一個人要經常反思、反省的問題。陳忠實先生用他的如椽巨筆寫了《白鹿原》等作品,可以說他活得硬氣,活得有骨氣,靠作品活著,靠勞動活著。一個人,來到世上,總要干點什么,不能白吃飯。陳忠實出身在農村,后來到作家協會,一直沒有停下手中的筆。我讀過他的文章,很受教育和啟發。比如,他在漢中作家王蓬的文集發行儀式上,就談到飯碗的稀稠問題首先要考慮,再考慮文學問題,我覺得他對文學的社會定位是恰當的,畢竟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基礎。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他不僅是作家,更像一個哲學家,也像一個社會活動家。尤其是他在陜西的一些報刊上寫的《文學依然神圣》的文字,給了讀者無窮的力量。我作為一名讀者,我覺得陳忠實先生的觀點和精神,值得肯定和學習。
憑勞動活著,這是無產階級勞動人民的基本立場。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偉大歷史進程中,勞動是必不可少的關鍵一環。在社會主義社會,勞動仍然是謀生的手段。一個人,要靠勞動踏踏實實、堂堂正正地活著。陳忠實先生當過農民,當過老師,當過作家,他靠自己的勞動活著,頂天立地,感天動地。他讓夢想照亮現實,選擇了文學,寫了好多好多的文字,感染、影響了好多讀者。就拿他的《白鹿原》來說,那么厚的一本書,那其中包含著多少崇高、偉大、艱苦異常、無法言說的勞動。書中的有些話,富含哲理,催人奮進,發人深省,讓人清醒。比如,有這么一句話:“凡遇好事的時光甭張狂,張狂過了頭后邊就有禍事;凡遇到禍事的時光也甭亂套,忍著受著,哪怕咬著牙也得忍著受著,忍過了受過了好事跟著就來了。”這多么有辯證法的思想,多么警醒和激勵人啊。
憑勞動活著,就意味著吃苦,意味著創造。人活著,不怕苦,不怕累,就怕無聊。在這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大千世界,每一個人都要找準自己的位置,發出自己最大的光和熱,贏來春色滿人間。天無絕人之路,天道酬勤,有付出就有回報,不勞動者不得食。馬克思寫了《資本論》,花費了40年心血,恩格斯整理出版馬克思的著作,也付出了巨大的勞動,可見馬克思主義者就是憑勞動活著的典范。毛主席博覽群書,對待自己的著作非常審慎,虛心征求意見,反復修改,可以說,他是實事求是,熱愛勞動的典范。在文學領域里,柳青、路遙、陳忠實也是勤勞筆耕的典范。這些人,憑勞動活著,在各自的領域里為人民立下了不朽的功勛。
作為普通人,也要憑勞動活著。天底下一茬一茬的勞動人民,靠自己的勞動吃飯,靠自己的本事吃飯,譜寫了一曲曲生命之歌、創造之歌。我最佩服的人,是農民,他們靠艱苦的勞動,給世上創造了不可替代的財富,養活了自己,也養活了別人,活得單純而偉大。作家,從本質上講,就像陜西作家賈平凹所說,也是農民,靠勞動養活自己,同時為讀者提供精神食糧。我的父母是農民,靠勞動度過了自己平凡而偉大的一生,值得我學習。現在,作家陳忠實先生不幸去世,他靠自己的勞動留下的精神財富,永遠激勵著讀者奮勇前進。靠勞動活著,讓美麗的夢想成就美麗的人生,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地勞動,奏響大風歌,釋放正能量,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此時此刻,我熱血佛騰,信心滿滿。我要記住陳忠實先生“文學依然神圣”的話,學習他靠勞動活著的偉大精神,在生命的每一天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陳忠實先生生前有段時間喜歡抽“巴山雪茄”,他與煙草有緣。他也酷愛書法,在漢中漢江南岸的濱江公園,周公像旁邊有他的題字:“詩經廣場,原下陳忠實”,與賈平凹先生在古南鄭城樓上題寫的“南鄭”遙相呼應。陳忠實先生走了,他永遠活在讀者的心中。靠勞動活著,每一個人都應該這樣做,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就不是一句空話。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