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時代農村目標,2021年,湖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根據湖南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明確湖南桑植縣龍潭坪鎮三合界村為企業結對幫扶村。一年來,駐村工作隊經過實地調研、科學規劃,明晰了“政治建村、生態立村、產業富村、文教興村、治理強村”的發展思路。今天,小編帶您走進三合界村,實地感受正在鋪開的發展藍圖。
紅色資源“活起來”
三合界村是一片紅色熱土。七浪坪游擊大隊在這里成立,“堰埡整編”在這里完成。踏上鄉村振興新征程,如何用心用情用力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紅色資源,在讓紅色血脈代代相傳的同時,也讓紅色文化為鄉村振興添力賦能。
“組織強,則鄉村強;組織興,則鄉村興。我們最寶貴的經驗就是堅持黨的領導,不斷加強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作用,爭取各方資源,匯聚社會合力,用心、用情做好服務,解決鄉村問題。”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長仲銘說道。
村兩委成員(左)在田間地頭與煙農溝通交流。湖南中煙供圖
圍繞這一思路,工作隊強化村黨支部“五化”建設,完善了《三合界村基層黨建工作制度》《三合界村黨支部三會一課制度》等。同時,制定了三合界村村規民約、村訓、村旗、村徽,并對村部文化墻、村內宣傳標語進行了統一設計繪制。
在此基礎上,工作隊在地方政府和文旅單位的支持配合下,與村委會實地勘察,深入開展對“堰埡整編”的史料挖掘、搜集、整理和研究,通過充分發揮革命老區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優勢,以紅色文化引領鄉風文明,進一步凝聚起鄉村振興強大精神動力。
“下一步,我們將圍繞‘堰埡整編’這一紅色資源,大力發展紅色展覽、紅色旅游、紅色研學等產業業態,以文產旅深度融合優化紅色旅游產業結構,把紅色資源轉化為產業資源,為鄉村振興全面賦能。”仲銘說道。
產業振興“富起來”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新發展階段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必須緊緊扭住產業振興“牛鼻子”。
三合界村地處桑植縣北,距桑植縣城93公里,村落依山而建,依水而居。耕地面積121.68公頃,占全村總面積不到6%。怎樣讓有限的土地變成村民致富的“聚寶盆”?這是三合界村發展振興必須面對的問題。
以煙葉產業為主導,抓住特色,因地制宜,實施差異化發展,便是湖南中煙在充分調研分析三合界村實際后給出的答案。
自去年以來,駐村工作隊積極探索“1+N”煙葉產業發展模式(“1”即一個試驗基地,“N”即多塊流轉土地),圍繞煙葉產業的育苗栽培、病蟲防治、日常管護等重點內容,對煙葉種植戶開展 “一對一”和“線上+線下”技術培訓,對煙葉生產全程跟蹤指導。
駐村工作隊員(左)在獼猴桃基地與農戶交流種植情況。湖南中煙供圖
“原來我種了30畝,今年我擴產到了110畝,而且預計每畝比原來多獲利10%以上,未來我還會繼續擴大規模。”望著碧綠的煙田,煙葉種植戶孫明軍笑著說道。
除煙葉產業外,如今利用山區天然資源,鼓勵農戶進行溶洞蘑菇種植,發揮生態優勢,引進辣椒醬加工廠等一系列多元化產業發展舉措,不僅讓留村勞動力實現了“家門口”就業,也為村民進一步打開了增收致富的渠道。
截至目前,三合界村茶葉種植面積200余畝,預計將實現綜合產值20余萬元;獼猴桃種植面積100余畝,預計增收6萬多元;臘肉、紅薯粉、茶葉、溶洞蘑菇、辣椒醬等農副產品訂單近萬余單,預計將實現年銷售額500余萬元。
人居環境“美起來”
田園好風光,山川林木翠。走進三合界村,干凈整潔的硬化路依山而建,錯落有致的農家樓房與山間樹林相映成趣,清風徐來讓人仿佛置身于一幅美麗的農家風景畫中。
環境就是民生,生態美麗宜居的良好人居環境是鄉村振興的獨特優勢與寶貴資源。以綠色發展理念為引領,建設生態美麗宜居新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題中之義。
龍潭坪鎮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調研產業園建設情況。魏智華攝
圍繞進一步改善鄉村人居環境,駐村工作隊先后開展2條產業路建設,打通了三合界人民勞作的“幸福路”和致富的“快車道”,同時大力實施水源擴充工程和老人居所改造工程,全村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公共服務能力大幅提升。
與此同時,村內產業文化中心建設也在如火如荼地開展施工。未來,這里將建成涵蓋學校、廣場、街道、產業文化大樓在內的多元一體綜合性中心,最終實現三合界村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的發展構想。
落日的余暉輕柔地灑向秀美的山村,勞作一天的村民伴著裊裊升起的炊煙走在歸家的途中。從他們滿是笑意的臉龐上,我們似乎看到,幸福的明天就在眼前。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