冕寧縣哈哈煙區全景照。
52歲的煙農王德凱是四川省“十大種煙狀元”之一。他有一首寫給煙草行業的詩:“回首以往皆是淚,駐眼現實笑開顏;展望未來繪藍圖,煙草鋪就小康路”。
從3畝到如今60畝連片種植,種了32年煙的王德凱對烤煙種植的感情日益加深,而王德凱種煙面積的逐漸擴大,也依賴于煙草行業穩煙田、穩煙農的政策。
搬來土地 盤活土地 穩住煙田?
“土地是從山上搬來的,是從爛河灘搶來的。”王德凱回憶道。
2011年以前,整個哈哈河壩區域種煙條件較為艱苦,煙田也多以爛河灘地、坡地為主。為解決此問題,自2011年開始,煙草行業和地方黨委政府先后投入3.4億元,在冕寧縣哈哈河壩片區大力開展土地整理綜合配套項目,王德凱一家受益良多。
通過客土回填新增土地2萬余畝,開展土地整理配套煙水煙路……一系列措施將爛河灘整理成“溝相通、渠相連、田成方”的現代化標準農田,原來的“丑瘦田”搖身一變成為如今的“美肥田”。
與此同時,為解決水源問題,煙草行業還在哈哈河壩建成了太陽能、風能提灌站,從水源地直接抽水并免費引至各家煙田,徹底解決了種煙用水的最大難題。
2022年,冕寧縣煙葉種植面積6.01萬畝,其中哈哈河壩煙葉種植面積54496畝,昔日的爛河灘成為全省集中連片種植規模最大的煙區。同時,哈哈河壩內基本煙田納入當地“三區三線”國土空間規劃,并已納入安寧河“硅谷”鄉村振興發展規劃。
哈哈綜合體內的風能提灌站。
哈哈綜合體的3000畝核心示范區位于哈哈河壩煙區的心臟地帶,王德凱的家也在這里。“我自家只有3畝地,早就轉出去了。在這一片要種地,需要提前去跟村委會和合作社打招呼,晚了就沒有了,很搶手。”王德凱說道。
2020年,哈哈綜合體3000畝核心示范區建立伊始,豐樂、金葉兩家合作社長效流轉土地1030畝。為保障煙農能集中連片開展煙葉種植,村委會和合作社按照“土地集中、價格公開、連片流轉、種煙優先”的模式開展土地流轉。2021年,依托“煙農一點通”服務App,他們又構建土地流轉平臺,搭建土地信息發布和線上流轉操作,讓煙農少跑路。如今,土地流轉平臺已在整個哈哈河壩煙區應用,有2萬余畝土地通過平臺上進行流轉。
多元增收 提高復種 穩住煙農?
2020年以來,冕寧縣哈哈綜合體采用龍頭企業帶動模式,在當地政府大力支持與煙草行業引導下,以煙農為主體,積極發揮綜合體內豐樂、金葉兩家煙農專業合作社的平臺作用,開展烤煙各項專業化服務與多元產業生產服務。
他們以“合作社+村委會+龍頭企業”組織模式開展土地流轉,以“行業+龍頭企業+合作社+煙農”運行管理模式,通過“黨政引領、行業引導、企業引進、合作社實施、資金自籌、自負盈虧”方式,建立多元農產品基地與煙用農家肥料廠,以“訂單式銷售”方式,科學拓展以苦蕎、光葉紫花苕、煙用農家肥為主的多元產業與多元產品。
哈哈綜合體內的煙用農家肥廠。
“一輩子都是圍著煙葉轉,現在在土里刨飯吃的日子要好過多了。今年兩個娃娃讀完大學了,我也不種煙了,合作社那邊有需要育苗、分級的零活兒我去干干,在家門口打工也挺方便。”王德凱笑著說。
2021年,王德凱是金葉合作社的育苗隊長,在育苗工作結束后利用閑置育苗棚種植羊肚菌3畝,在烤煙結束后利用烤房種植3房黃金菇。此外,他還在烤煙收購結束后利用煙田茬口種植各類冬閑地作物——有青儲飼料需求的光葉紫花苕12畝;有完成正中苦蕎“苗芽全株”訂單的秋蕎20畝;有供港蔬菜基地訂單種植的秋豌豆16畝、油菜12畝。這些多元增收項目共計為其創收約9萬元,加上當年的售煙收入等,他家的年收入超過50萬元。
今年,從煙田“退休”的王德凱因為煙葉種植技術過硬成為合作社的產業工人。“1天120塊錢,還管一頓飯,比自己干的時候輕松。”王德凱滿意地說。2022年,為進一步提高土地復種指數,哈哈綜合體示范開展“煙—大豆”套種1241畝,預計畝均收入1200元,可實現產值148.82萬元,同時,積極爭取黨政惠農政策,為套種煙農爭取到100元/畝的種植補貼。
在哈哈煙區綜合體,王德凱是涼山煙農的一個縮影,在涼山州,哈哈煙區綜合體是穩煙田、穩煙農工作的一個縮影。
涼山州煙草專賣局(公司)黨組書記、局長、經理梁輝強調:“2022年涼山州種植煙葉86.35萬畝,同比新增種植面積4.05萬畝,簽訂合同煙農38144戶,同比去年新增1035戶。但是‘兩穩’工作還在路上,推進煙葉產業高質量發展,是四川省煙草專賣局(公司)黨組和州委州政府交付的光榮重托,是歷史和時代賦予的神圣使命,我們要走穩趕考路,不怕崎嶇路,勇闖領跑路,讓‘清甜香自大涼山,幸福源于奮斗中’成為每個涼山煙草人的不懈追求。”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