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大紀元報道
作為傳統香煙的替代品,電子煙越來越受到吸煙人群的青睞。電子煙的使用者聲稱,他們是“吸蒸氣”(vaping)而非“吸煙”(smoking)。但是,科學界和煙草制造業也一直在爭論電子煙是否會給吸煙者帶來健康風險。
大量研究已發現,在電子煙釋放的氣體中存在著已知的致癌醛類化學物質,如甲醛。不過,電子煙中的這些有毒物質是否足以對使用者造成傷害,研究者們對此意見不一。
例如,2016年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證實,電子煙的調味液體在化學分解過程中,形成的醛的數量已達到危險水平,并且還會隨著電子煙的蒸氣釋放出來。
據professorhealth.org網站近期報導,沙漠研究所(DRI)和內華達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最近開展了一項研究并發現,在吸電子煙的過程中,大量諸如甲醛的致癌化學物會被呼吸道吸收并停留在肺部。該研究發表在《有毒物質》(Toxics)期刊上。
該團隊開發了一種新方法,對十二名研究對像在吸電子煙之前和之后的呼吸情況進行了分析,從而確定了呼吸中醛的濃度的增加值。然后,他們從測定到的電子煙的蒸汽里包含的醛的數量中減去了呼出的氣體中的醛的數量。也就是說,兩者之間的差值已被吸收到電子煙使用者的肺部了。
團隊發現,在吸了電子煙后,一方面,呼吸中的醛的平均濃度比之前高出約10.5倍,而呼吸中的甲醛等化學物質的濃度比直接從電子煙的蒸氣中測到的濃度又低了數百倍。這就表明,大量的化學物質存留在了使用者的呼吸道中。
在研究過程中,團隊成員盡可能確保其測試條件與真實情況相同。大多數研究對象都使用他們自己的電子煙和熟悉的電子液體,并且吸入的時間也與平日里相同。因此,團隊成員證實,在其它研究中發現的高濃度的醛并不僅限于實驗室條件下,而且電子煙產生的醛確實會給人帶來潛在的健康風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