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加熱不燃燒產品(HnB)的聲勢逐漸壯大,有關該產品是否能在國內合法化的議題也越演越烈。
雖然有關煙彈合法銷售一事一直沒有下文,但在今年9月曾傳出國內煙草單位將進行加熱煙試點,并且相關品牌的產品也在推陳出新,因此有從業者表示,今年11月市場上或將出現合法銷售的國產加熱煙煙彈。
當然,這些民間傳言尚不可考究,且與新勢力收到的消息──加熱煙試點只開放部分地區、煙彈合法化仍然無期──有所出入,但不可否認全球煙草產業正在積極轉型。
這正是我們早前的預測,由于大健康趨勢的影響,再加上煙草企業需要尋求新的增長點,在監管電子煙之前,有關單位可能會先針對煙民轉化意向較高的加熱不燃燒產品進行法案訂制與逐步開放。
以目前的消費形勢來看,對于有關部門思考加熱煙政策是否放寬,以及該如何超前布局新型煙草市場是一個關鍵時期。
制定公共政策 需考慮現有證據
新勢力曾對煙彈違法一事的邏輯性做過分析。煙彈扣關的一個爭議點在于市場需求,因為從新聞當中看到的海關數據都非常驚人,代表國內有相當龐大的加熱不燃燒使用者。
問題是,由于加熱煙的煙彈中含有煙草成分,等同煙草產品管制,屬于專管專賣產品,不像電子煙可以合法銷售或進出口,所以在國產加熱煙彈暫不開放銷售的前提下,當前使用者只能用違法的方式取得。
這也是今年新興、不含煙草成分的低溫本草產品之所以能夠打入市場的主要原因:一是現階段的低溫本草產品在體驗上確實逐漸成熟;其次,解決了現有加熱煙用戶的剛性需求。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曾指出加熱煙較傳統香煙含有較少毒素。最新發展是,FDA根據科學證據,認定菲莫國際的加熱煙產品為「風險改良產品(MRTP)」,容許包括iQOS及部分煙彈在內的產品在廣告中描述含有較少有害物質。
在認可的條件中,FDA亦要求生產商必須持續監察消費者使用這些產品的情況,包括評估是否會提高青少年接觸到機會。
FDA亦會密切監察產品使用情況,并確保青少年不會因此而增加接觸到加熱不燃燒產品。新勢力認為這種政策方向務實平衡了各方所需,包括商業、煙民使用權益,和公共衛生等方面。
美國監管單位曾聯合聲明,所有牽涉向消費者提供有關「風險改良產品」的資訊,需要有相當科學證據支持。
根據數據和證據,有關「風險改良產品」的營銷活動和其中會提供的被認可資訊,有助年吸煙者擺脫傳統卷煙;而如果能成功完全轉化為「風險改良產品」的用戶,則可減少接觸到的有害化學物質。
這項由FDA前部長所規定監察流程,除了有助于消費者更全面掌握新型煙草資訊,一方面也讓他們作出理智及適合自己的選擇,這樣比許多國家及地區建議的嚴格禁止、將消費者逼向黑市的做法要明智許多。
多個地區仍處于政策空窗 加熱煙市場龐大
前些日子,《電子煙》公眾號曾整理了加熱不燃燒在各地的監管情形,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在全球200個國家及地區:有62個允許,占比31%;4個無法規;11個未知;101個幾乎沒有規定,占比50.5%;6個有法規;16個禁止,占比8%。
允許:指此國家允許使用加熱不燃燒產品。加熱不燒產品可以在這個國家出售、購買,并且經常被推廣。
禁止:指此國家不允許使用加熱不燃燒產品。加熱不燃燒的產品不能在該國出售、購買或促銷。如果使用加熱不燒熱設備遭捕獲,可能會受到處罰。
幾乎沒有法規:指這些國家及地區中,部分允許使用、購買和銷售加熱不燃燒。然而在資料中的大多數國家與地區,不促進且不容易獲得相關產品。如果旅行或郵寄到這些地方,請檢查特定的海關指南。
在公開的列表當中,可以發現大部分先進國家及地區,對于加熱煙的態度是開放的,包括美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俄羅斯、印尼、英國、加拿大、法國及德國等地,都是允許加熱不燃燒產品在市場上合法銷售的。
當然,允許合法銷售不代表沒有監管法規。想要在美銷售加熱不燃燒還得先通過監管機構的審查,例如各位熟知的PMTA(煙草上市前許可)及MRTP。
而其它允許加熱不燃燒的國家及地區也是如此,差別只在于監管法規的嚴格與否,以及監管機構是否針對加熱不燃燒另辟新規。
至于發展中國家、地區,則多半屬于尚無法規或者嚴格禁止,例如中國香港、泰國、印度、伊朗、巴西及不丹等。
有的人會認為,我國應該也屬于禁止加熱煙的范圍,但嚴格來說,國內并沒有禁止你使用,只是銷售屬于煙草范圍,而有關單位現階段暫時不打算銷售。
總的來說,在制定公共政策上,有證據和數據支持十分重要,特別是禁煙政策是以公權力監管、甚至是介入個人行為,十分具有爭議性,必須謹慎。
有人認為吸煙等傷害健康行為會加劇未來公共醫療系統負擔,因此并非純粹「個人事務」,也會影響到公眾利益。但也有支持者認為煙草減害是變相降低我國醫療開支增加的方式,及增加利稅。
可是無論從哪種角度出發,也能說各有各的考量,沒有絕對的優劣。
但國內如果愿意合法加熱不燃燒,就煙草減害及煙業轉型方面而言,不單可以增加利稅,開辟加熱煙供應鏈似乎也能消化國內煙葉產量過剩的痛點。困難點就在于當局如何能在發展新型煙草的期間,降低煙草零售百萬生計的轉型問題。
至于青少年使用,雖然一直是個麻煩,但也需要對癥下藥,從教育和加強監管(包括監管廣告方式)做起。全面禁止恐會增加私煙需求,激活地下市場,絕非長久之計。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