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證券時報》報道 前幾天,演員Angelababy抽電子煙被抓包,讓本來小眾化的電子煙也跟著火了一把。殊不知這根不起眼的電子煙,近幾年正在全球快速發展,并且全世界90%的電子煙產自中國。而業內人士預計,該產品兩三年后在國內會有一個爆發期。
兩家電子煙公司業績爆發
煙草公司似乎與資本市場無緣,但是,在禁煙條令和電子科技雙重作用下,一種新興替代品——電子煙已在資本市場火起來。
新三板有兩家主業為電子煙研發、生產、銷售的公司,2016年均取得了亮麗的成績單,并在近幾年呈現爆發式的增長。數據顯示,2016年艾維普思(834285)實現營業收入9.15億元,同比增長200%;凈利潤為1.86億元,同比增長272%。麥克韋爾2016年營業收入7.26億元,同比增長147%;凈利潤為1.25億元,同比增長227%。
在新三板逾1萬家公司中,有150家公司2016年凈利過億,艾維普思盈利排名第58位,麥克韋爾排名第113位。這兩家電子煙公司均于2015年底掛牌新三板。
據悉,艾維普思的前身為旭豐鋁業,2014年之前主營鋁制品的生產與銷售,2014年之后才變更為電子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業績高速增長的艾維普思掛牌新三板后,顯得十分低調,掛牌一年半以來,公司股票在新三板未有交易,也未進行過融資,公司9名股東自掛牌以來所持股份比例均未改變。
值得注意的是,這家電子煙行業的后起之秀,也是一家年輕化的公司。根據2016年年報,艾維普思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等10位核心管理層平均年齡僅32.7歲。年齡最大的控股股東申金晚為1975年出生,其余核心團隊多為80后,其中董事長陳文僅31歲、CEO歐陽俊偉僅28歲。
有資料顯示,麥克韋爾的電子煙研制業務創建于2006年,是首批成立的電子煙行業專業生產廠家之一,2013年承接美國電子煙市場知名品牌NJOY和Logic訂單,使得麥克韋爾2013年收入突然爆發。
正是看中電子煙市場的發展,2014年3月,A股公司億緯鋰能(300014)以4.39億元現金收購麥克韋爾50.1%的股權,交易對手方包括麥克韋爾創始人陳志平及其他6名股東,億緯鋰能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電子煙企業業績都像上述兩家那樣火爆。新三板公司五輪電子(833767)和施美樂(833116)同樣主要從事電子煙及相關產品的生產銷售,但兩家公司的規模則要小得多,2016年的營業收入僅分別為8332萬元和6095萬元,并且施美樂虧損達到1100多萬元。這兩家公司均是向海外電子煙品牌銷售商提供電子煙及其配套產品。
墻內開花墻外香
資料顯示,電子煙是2004年中國一名醫師發明,又稱電子霧化器,通過鋰電池能源將煙油加熱汽化為霧氣,為用戶提供吸煙體驗。和傳統吸煙方式類似,但不經過燃燒,沒有焦油、一氧化碳、亞硝酸等有毒物質。因此在國內,電子煙也被宣稱用于戒煙和香煙替代品。
深圳電子煙業資深人士徐祖仁介紹,電子煙還是一種“高門檻”的時尚玩物。它由霧化器、煙油、電池盒、鐵質煙絲等組成,煙油有不同的口味,同時根據煙霧量大小呈現出不同玩法。目前在國內的年輕人群中較為流行。
電子煙屬于“墻內開花墻外香”的產品。電子煙在國內未有明顯的市場,在國外卻取得了不錯的突破,尤其在美國、歐洲等市場。
世界衛生組織官網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電子煙銷售約65億美元。預測顯示該行業還將繼續保持增長,據高盛全球投資研究數據,到2020年電子煙市場份額將占整個煙草行業的15%,而傳統卷煙份額將不斷下滑。
據悉,全球大部分電子煙產品或配件產自中國,尤其是深圳,國內廠商生產著全世界約90%的電子煙。資料顯示,國內電子煙制造廠家絕大多數采用OEM/ODM進行銷售,部分廠家雖逐步建立自主品牌進入市場,但無法與國際煙草巨頭之品牌相比。
上述情況在新三板電子煙公司財報中也可得到證實,麥克韋爾2016年年報稱,“公司90%以上都是出口”,公司的前五大客戶有4家在國外,艾維普思前五大客戶有3家在國外,五輪電子和施美樂前五大全部為國外公司,而且合計銷售占比分別為52%、79%。
國內市場開拓加速
電子煙的發展與政策一路相隨,政策因素也被認為是未來國內市場最大的不確定性因素。
發達國家在禁煙方面起步較早,2005年《煙草控制框架公約》正式生效,簽訂公約的國家都制定了相對嚴格的控煙、禁煙制度,這為電子煙行業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2012年美國最高法院認定電子煙屬于煙草類產品而非FDA管轄的醫藥類產品,加之美國具有健全的控煙政策和良好的健康意識,美國電子煙市場被打開。
“2012年、2013年是電子煙發展的頂峰時期,國內很多廠商就是在那之后進入電子煙行業的。”深圳拓普格電子煙股東羅宜君表示。
據他介紹,目前國內10人以上規模的電子煙廠超過5000家,但普遍規模不大,營業額過億的大概100-200家,主要集中在深圳。而麥克韋爾和艾維普思兩家的規模和知名度,在電子煙行業“只能算中等水平”。
由于無法證明電子煙到底對人體有沒有危害,美國等相繼轉變態度,出臺一系列限制政策,“這是去年不少電子煙廠倒閉的原因之一。”羅宜君說。
據了解,2014年以后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逐漸加強了對電子煙的管控,隨后西歐等國家也逐漸加入。我國在2010年之后逐漸出臺并加強相關控煙政策,國內電子煙在近幾年加速發展,各大廠商開始布局。
根據《中國煙草學報》的數據,2013年中國電子煙市場規模達到35億元,同比增長150%。2014年,電子煙市場繼續呈現井噴式增長,市場銷售額同比增長263%,用戶同比增長259%,淘寶銷量前十位品牌總銷售額達1.4億元。
羅宜君稱,目前電子煙國內市場與國外市場有5年差距,預計兩三年后會有一個爆發期。東方證券援引產業專家預測,未來5-10年,我國電子煙市場復合增速將超過30%。
“以前我們只做國外市場的,今年開始開拓國內市場。”羅宜君表示。另外,麥克韋爾等新三板電子煙公司在年報中也紛紛表示準備加速布局國內市場。
“但國內目前并未出臺任何關于電子煙的管控措施,政策性因素仍然是未來國內市場的最大不確定性因素之一。”羅宜君和徐祖仁均表示。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