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首先,問題源于市場對煙彈的需求已經迫在眉睫。
在國際上,電子煙(包括加熱不燃燒)以令人咋舌的速度蠶食傳統煙草市場已經是業界共識。煙草巨頭菲莫國際推出的加熱不燃燒電子煙卻越來越受歡迎。截至2016,這款產品在全球的銷量高達74億支,2017銷量362億支,2017年增速達389%。煙彈在日本的市占率兩年提升達13.1%,2017年增速達184%;韓國市場市占率2017一年內提升至5%;其他市場同樣增長迅速(100%以上)。
聚焦國內,2018年層出不窮的查獲煙彈大案,動輒案值上億,涉及省份涵蓋大江南北。一方面,說明政府執法單位深化辦案,依法辦案的加強;但另一方面,說明市場對煙彈的需求已經不容忽視,窗口期已經到來。對市場的需求,煙草行業不能再忽視;對消費者消費升級的趨勢,宜疏不宜堵。
加熱不燃燒煙草制品具有很多適應社會變化的優勢:一是更加健康。通常情況下,普通卷煙在吸食時350°C至600°C的高溫會產生眾多有害物質,而低溫卷煙都是在300°C以下,有害物質會減少;二是更加安全。不燃燒意味著沒有明火,不會造成疏忽引起的火災,這減少了社會大眾印象中對吸煙行為與引發火災的聯系;三是更加環保。加熱不燃燒產生的氣溶膠相比燃燒的煙塵,對環境更加友好,對周圍的沾染更少,也容易被周圍不吸煙者接受。對環境友好,轉為環境也對吸煙者較為友好。
誰是最可愛的人?卷煙消費者自發升級,是最可愛的人。他們愿意花更多的錢享受更好的吸食體驗,降低了對環境的影響,減少了社會壓力反彈。對這樣優秀的消費者,煙草行業應該支持。客觀講,隨著今年煙彈打擊力度的加大,出現很多煙民“有槍無彈”的尷尬情況。如果繼續下去,結果必然就是新型煙草制品消費者徹底脫離煙草消費。
其次,煙彈本身就是煙草專賣品,不存在法律方面的問題。
加熱不燃燒煙草制品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所定義的卷煙:(一)全部或部分以煙絲為原料;(二)以包裹煙絲的形式制成;(三)可產生煙氣后供抽吸或鼻吸等方式消費。因此,煙彈這樣的煙草專賣品依法實行國營貿易管理沒有任何法律方面的障礙。
第三,市場競爭力終究還是要在市場中檢驗。
據聞,我們煙草行業近些年也沒閑著,技術儲備也是有的,筆者所知道的就有四川中煙的功夫·功夫、云南中煙的MC、廣東中煙的MU+以及ING,這幾款均已在國外市場銷售一年多。由此可見,我們行業的一些工業企業無論在技術還是在生產上已經沒有什么問題,也許都在等待發令槍響。市場競爭力終究需要在市場上檢驗,可能在東南亞國家的試點經驗并不完全適合中國這樣廣大的市場,任何產品也只有在實戰的殘酷中才能有所啟發,出現實質性的飛躍。
我們業內急需思考和準備的問題還有很多:
煙草工業的問題
一是要確定煙彈與傳統煙的關系。加熱不燃燒與傳統卷煙是替代還是競爭,涉及到今后一系列問題。例如:煙彈口味要與原卷煙味道趨同,還是另出新路;煙彈價格要與原卷煙相近還是更高;煙彈品牌是沿用原有,還是另外建立。二是煙具標準與煙彈規格的問題。同樣的標準與規格可以實現煙具通用,同臺競技;與國際不同的標準又可以起到分平臺競爭的效果。三是煙具生產模式的問題。新型卷煙的加熱器不屬于煙草專賣品,不屬于煙草專賣局監管范圍。煙草工業企業是自主生產還是制定標準接納其他企業產品。
煙草商業的問題
一是煙具的銷售,煙具并非專賣品,將以何種方式銷售。煙草商業企業需要自主售賣煙具,還是交給社會。如果涉及到自主售賣,也是與專賣品不同的采購與銷售模式,需要重新梳理流程;二是煙彈的銷售,煙彈的銷售策略是否完全與現有卷煙銷售模式一樣,考慮到煙彈也會出現市場差價,需要做好投放差異策略。煙彈在物流分揀配送環節是否做好了準備,是否有相應的設備進行同樣的上線打碼。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