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東方煙草報》報道 新型煙草制品可以分為三大類:電子煙、加熱煙草產品和無煙氣煙草制品。其中,前兩類產品在抽吸過程中均產生煙氣,因此被歸類為霧化產品。近年來,隨著消費升級和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新型煙草制品在國內外市場引起關注,成為煙草行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電子煙市場發展與監管
2017年,全球電子煙銷售額為120.54億美元(1美元約合人民幣6.86元),同比增長18.5%,其中開放式電子煙銷售額占比達71.7%。
目前,美國和英國是電子煙的主銷市場:2017年,其全球市場份額分別為39.28%、14.40%。
近兩年,美國市場電子煙消費增速明顯放緩。其中,開放式電子煙受監管政策影響,增速放緩,很可能面臨快速衰退;封閉式電子煙因其便利性更受歡迎,相關技術已更加成熟。
近幾年,電子煙在英國獲得迅速發展:2017年,電子煙銷售額達17.35億美元,同比增長28.3%。
在中國,電子煙消費人群在逐年增加。其中,開放式電子煙銷量已超過封閉式電子煙,占比超過六成。分渠道來看,八成左右的電子煙是通過網絡渠道實現的;實體終端中,專門店約占14%。分公司和品牌來看,本土電子煙公司繼續占據電子煙市場的主導地位。
在監管上,各國監管政策差異較大,關鍵在于是將電子煙歸類為普通消費品、煙草制品還是醫用藥品。各國立法可分為五類,分別是按普通消費品監管、統一納入煙草制品監管、按藥用產品監管、禁止銷售和禁止銷售、使用。
從發展趨勢來看,各國監管力度正在不斷加強,具體表現在4個方面:加重稅收,如歐盟;納入煙草制品進行監管;制定產品標準,規范產品工藝和質量;限制廣告和渠道。
在中國,尚未制定針對電子煙的監管法律。不過,國內電子煙企業紛紛自發組織成立行業協會,推出行業標準,促進產品整體品質的提高。
加熱煙草產品市場發展與監管
相較于電子煙,加熱煙草產品起步較晚,整體規模還較小,但增速很快:2017年,全球銷售額為50.03億美元,增速高達135.6%。
目前,日本、德國、波蘭等是加熱煙草產品的主要市場。其中,日本市場規模遙遙領先,2017年銷售額達到45.83億美元。而排在第二位的德國僅有1.15億美元,排名第三位及以后的國家均不足1億美元。英國市場上加熱煙草產品消費增長較為迅速:2017年,銷售額為0.34億美元,同比增幅達到209.1%。
日本沒有專門針對加熱煙草產品的法規,只是將其視作斗煙絲進行監管。受政策法規的影響,加熱煙草產品在日本霧化產品市場中的絕對地位近年內都不會改變。2016年,日本加熱煙草產品的消費人群達到192.91萬人,同比增長151.8%。加熱煙草產品的消費群體大部分是由傳統卷煙消費者轉移而來,并更偏向于年輕一代。目前,日本市場上主要有三款加熱煙草產品,分別是菲莫國際的iQOS、日本煙草公司的Ploom和英美煙草的GLo。
在美國,尚沒有合法的加熱煙草產品上市。不過,菲莫國際一直在為其加熱不燃燒煙草產品iQOS進入美國市場而努力,向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提交了預上市申請和減害產品申請。
無煙氣煙草制品市場發展與監管
無煙氣煙草制品包括嚼煙和鼻煙(分為干鼻煙和濕鼻煙,后者又稱口含煙)兩大類,銷量連續多年下降:2017年全球總銷量為12.90萬噸,同比減少1.8%,僅是2011年總銷量的五分之一。據市場調查機構歐睿國際預測,無煙氣煙草制品市場可能會繼續收縮,年均減少1.4%。
由于印度在2012年出臺了對部分嚼煙的禁令,亞洲嚼煙銷量在2013年出現斷崖式下跌,這導致嚼煙市場整體規模大幅回縮;而口含煙則保持小幅穩定上升,并在2015年超過嚼煙。2017年,口含煙總銷量為7.35萬噸,同比增長2.4%;嚼煙總銷量為5.55萬噸,同比減少6.9%。
分區域來看,無煙氣煙草制品市場十分集中,且不同區域市場的主銷類型也往往占據絕對主導地位。亞太、北美地區占全球銷量的八成以上,基本集中在印度和美國。其中,亞太地區則受印度市場的影響持續回縮,2017年銷量為4.67萬噸,同比減少6.6%。北美地區市場保持穩定小幅上升,2017年銷量為6.33萬噸,同比增長1.3%。美國市場上的無煙氣煙草制品品類比較全面,近年來保持小幅增長。瑞典是全球第三大無煙氣煙草制品市場,但銷量與美國、印度相差甚遠,且只有瑞典式口含煙。
分公司來看,奧馳亞集團所占市場份額最高,且還在持續上升:2016年,其銷售額占全球總額的22.3%,同比增長1.1個百分點。雷諾煙草排名第二,市場份額也在不斷提高,2016年占比15.6%,同比增長0.6個百分點。
從銷售渠道來看,全球僅有1.5%的無煙氣煙草制品通過網絡銷售,且只分布在北美、西歐和東歐。其中,東歐是唯一網絡渠道占據主導地位的區域市場,網絡渠道占比高達88.3%。
對我國新型煙草制品監管建議
一是明確新型煙草制品屬性定位,健全相關監管法律法規。
在新型煙草制品的細分類別中,鼻煙、嚼煙、口含煙因其主要原料直接來源于煙草煙葉,屬于煙草制品,應當按照相關法律規定進行監管。
加熱不燃燒煙草制品采用煙葉為原料經過特殊工藝制成,沒有改變煙草的本質屬性,煙草專賣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將該類產品納入監管范圍。
對于電子煙的屬性定位,目前并沒有定論。多數研究者認為,應將電子煙定位為煙草制品,其理由包括:電子煙消耗的煙堿絕大多數源于煙草,其抽吸狀態和動機與傳統卷煙相似,且將其視為煙草制品在監管上具有“權責明晰、易于接受、框架成熟、利于控煙”的合理性。相關部門應就電子煙監管問題進行全面研究,明確其屬性,發布產品標準,制定監管法律法規。
二是加快霧化產品研發步伐,搶抓先機。
據歐睿國際預測,2020年霧化產品銷售額將達到323.73億美元,在2017年的基礎上增長近90%。從我國國內看,新型煙草制品市場同樣呈現井噴式增長。以電子煙為例,電子煙市場規模從2012年的8.53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40.1億元,年均增速高達36.3%。
與跨國煙草集團相比,中國煙草在新型煙草制品特別是電子煙和加熱不燃燒產品方面的研發水平和市場拓展能力還有待提升,必須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推進節奏、加強統籌協同。應密切跟蹤跨國煙草企業相關產品的研發進展、培育方法和銷售態勢,增強應對挑戰的本領;商業企業應認真研究新型煙草制品對區域市場的重大影響,密切關注相關產品的銷售動態,提前研究其銷售渠道、營銷方式等,做好策略準備。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