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微信公號接連發布了兩篇關于電子煙自媒體人和唯它CEO擺地攤的推文。也引來了一波熱議,其中不乏有一些觀點值得深思。
有人認為地攤經濟這種場景更加適合電子煙,有的人認為擺地攤也面臨著流動性大,雜品多的問題,有的人則對這樣的渠道形勢持中立態度。
小編認為,地攤經濟可能是電子煙企業的一根續命稻草,是電子煙市場剛剛關上一扇大門后,敞開的一扇窗戶。
2019年,對電子煙來說,是致命的一年,風口隕落,一地雞毛。電子煙從迅速催熟到門庭冷落的過程,和與另一個曾經是市場紅利的共享單車相比,顯然又加速了許多。直到,2019年11月,國家煙草專賣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進一步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煙侵害的通告》,敦促電子煙制造商和銷售商關閉與電子煙營銷和銷售有關的網站。結束了電子煙的線上銷售,同時在通告中也規定“電子煙存在的安全風險和健康危害,要求各類市場主體不得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要求任何組織和個人對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的行為應予以勸阻和制止。”無論從哪個角度去看,一個漫長的冬天都才剛剛開始。電子煙的合法銷售渠道只剩下線下門店。這也直接帶來了電子煙市場洗牌:大品牌只能開始通過線下大量開店,或者店中店的模式瓜分現有的市場份額;小品牌或者轉型,或者開始賣周邊產品,或者直接倒閉。即使這樣,電子煙線下的監管風險也并未消解,國內市場一直在等待關于相關監管方案的出臺,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讓電子煙企業如坐針氈。
地攤經濟猶如一夜春風來,讓電子煙企業找到了星星之火,地攤經濟為電子煙開辟“地攤渠道”鋪了路,事實上,早在以前我們也曾在地攤上見到過一些小品牌,但是因為城市政策的監管,很難長期以“地攤”形式存在。如今眾多小品牌也可能在地攤經濟環境下,通過這一廉價渠道“復活”。
從產品性質來看,電子煙是也是很適合擺地攤的:
大眾消費品,體驗性不錯,有極大的潛在消費群體;(個別地方出臺的控煙政策中包含有電子煙產品,因此公共場所不能吸電子煙)
地攤下的沖動型消費;
一次性小煙是低價格,快銷品;
進貨渠道廣,品牌多,利潤大;
電子煙通常體積較小,存儲運輸都方便。
因此,電子煙可以快速實現對地攤場景的覆蓋。從門店坐商到主動出擊的“行商”;通過地攤現場場景體驗,形成引流,再通過微信渠道進行消費者鏈接,再到后續的銷售轉化,這低成本的獲客方式也為電子煙提供了更豐富和廣闊的線下推廣場景。
當然,機會和風險是并存的。就像去年電子煙經歷的起伏一樣,對于這樣一個有爭議的產業,無論是怎樣的機遇和關口,都有可能面臨一定風險。地攤渠道是好渠道,但并不是沒有風險和隱憂:
如何確保不對未成年人銷售;
如何避免缺乏警示語和不實宣傳的違規銷售;
如何避免市場上出現假冒偽劣電子煙產品銷售。
當然據說個別夜場也對電子煙做了限制。比如列入禁止入內產品目錄,或者提出售賣必須出示“禁止未成年使用”的提示。
“國標”推遲,全國性的監管薄弱,同時電子煙產業本身也沒有一個權威的行業自律組織。從2019年的風波來看,大企業在風險管控上仍顯稚嫩,一些小品牌或者小企業的“無底線”,也讓電子煙產業充滿了危機和不確定性。因為電子煙的特殊性,假如真有一個兩個的老鼠屎摻和進來,被社會輿論再次提到風口浪尖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那么到時候更為明確和嚴厲的線下電子煙監管政策出臺來滅火,很多電子煙零售業態,可能會被這些監管政策“滅掉”。
另外互聯網人和電子煙老板的地攤初體驗也難免還停留在“好玩”上。雖然他們的主要目的是以市場推廣為主,主要是打開知名度,但是實際的成交量也是真不太好看,同時也有為了賣出產品搞市場亂價的現象。同時,對地攤市場的了解也很重要,據一個電子煙攤主講,由于他所在市場的消費人群結構主要是上歲數的人,甚至還不能避免旁邊還有大老爺賣煙葉的,所以他即使已經降價銷售了,一天也只賣了80塊錢。如何打開市場,消除電子煙針對年輕人這一誤區,將它針對傳統煙民去做推廣普及,而不是去找年輕用戶,也是電子煙企業和品牌需要去想的,畢竟一時新奇已經無法拯救這個行業了。
如果地攤經濟持續一段時間,同時業內沒有產品和品牌出什么“幺蛾子”,規范經營謹慎自律,比如要守好線下未成年人禁售的底線,銷售合格電子煙產品,公共場所不抽吸電子煙等,那么電子煙產品在經過地攤渠道的長時間下沉與滲透,將被越來越多的受眾所接受,電子煙也將在大眾消費中扎下根兒來。當然,這就要求整個電子煙行業、電子煙頭部品牌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讓整個市場朝著更加規范,更加自律的方向發展,同時要把眼界放寬,想的更加長遠,將電子煙產業發展融入到國家經濟復蘇的大背景中去。0.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